近日,筆者有幸采訪了中國釀酒大師、江西四特酒業總副總經理、國際烈酒(中國)大獎賽資深評委吳生文。吳總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特香型白酒的釀造與標準化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貢獻。在他的引領下,四特酒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也為推動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貢獻了重要力量。
吳生文,1965年出生于中國,復旦大學化學專業本科畢業后,便投身于白酒行業,F任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的他,還兼任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等多個職務。在加入四特酒之初,面對公司技術系統相對落后的狀況,吳總毅然決然地推動了技術中心的建設,并很快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8年,四特酒公司正式成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成為江西省白酒行業唯一獲批的企業。在此基礎上,吳生文及其團隊繼續不懈努力,于2011年推動成立了“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白酒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并落戶四特酒公司。同年,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宣告成立。
在吳總的帶領下,四特酒公司的檢測中心實驗室于2018年成功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審核,并獲得實驗室認可證書。這標志著四特酒公司的檢測技術水平進入了酒業先進行列。此外,他還主導制定的《GB/T 20823-2017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于2017年發布,為特香型白酒在行業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交談中,吳總詳細介紹了特香型白酒的獨特之處。他指出,四特酒的“特”主要體現在工藝、環境、酒曲和窖池四個方面。工藝上,四特酒汲取了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技藝精華,嚴格遵循天工古法技藝;環境上,四特酒發軔于樟樹,這里山明水秀、土沃泉甘,為釀造優質白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酒曲方面,四特酒的酒曲采用面粉、麥麩、酒糟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獨具特色;窖池方面,四特酒發酵的窖池采用龍虎山特有的紅褚條石壘砌而成,使得酒體在發酵過程中充分融合各種有益菌群,釀成清香醇純的特香酒體。
吳總認真的對我說,四特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當時有個叫婁德清的小伙子在樟樹鎮滿洲街的萬成酒店當學徒,熟練掌握了“四特土燒”的傳統釀造技術,并成立了“婁源隆”釀酒作坊。后來,為了防止偽冒,婁德清在酒缸和酒壇上貼上四個“特”字,四特品牌由此誕生。新中國成立后,四特酒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并逐漸成為江西省酒業龍頭企業。當我問他,四特酒當年還受到了周總理和鄧小平的贊揚時,他激動的點了點頭。他說兩位領導人喝了四特酒都給予高度評價。這些都成為了激勵四特人努力前行的動力。
在談到如何推動特香型白酒走向大眾時,吳總表示,公司一直在不斷向廣大消費者詮釋“特香”。在產品結構方面,公司悉心釀制了眾多廣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如四特東方韻、星級四特等,覆蓋了全線市場,滿足了各層次的消費需求。在營銷推廣方面,公司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品牌活躍度,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如今,“特香型”四特酒在江西乃至全國大多數地區的酒桌上都能夠看到。
對于白酒行業的未來發展,吳總認為,中國白酒是精神、文化和物質的嗜好性產品,是傳統交際、禮儀消費中最具典型特征的民族文化產品。中華民族文化要復興,白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白酒走向世界是歷史使命,白酒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吳總還提到,國際烈酒(中國)大獎賽等專業賽事的舉辦,將是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中扎實的一步。
在采訪的最后,吳總分享了自己對釀酒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他表示,釀酒是一門需要傳承與創新的事業,只有不斷追求卓越、勇于創新,才能釀造出更好的白酒。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夠為中國酒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通過此次采訪,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吳總作為中國釀酒大師的深厚底蘊和卓越成就。他的專業精神和執著追求不僅為特香型白酒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貢獻了重要力量。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吳總能夠繼續帶領四特酒創造更多的輝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