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貴州茅臺的股值飆升的如此之快,與兩件事脫不掉關系。
與“超預期”業績高度相關。盡管經歷了行業“寒冬”,但貴州茅臺的營收始終保持增長,近幾年更是加快了節奏:2013-2016年,其實現的營收依次達到309.22億,315.74億,326.6億,388.62億;2017年茅臺預計實現銷售收入600億,比上年增長50%,凈利潤同比增長58%,可以說業績客觀。2018年茅臺要實施“跨八計劃”,力爭實現銷售收入800億以上,突破900億,預計利潤超過400億,意味著明年茅臺集團銷售收入有望同比增長20%左右。
這樣的“超預期”業績,無疑是推動股價高漲的重要因素。
回顧白酒行業艱難的幾年時光,貴州茅臺除了在2014年一季度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降1.8%外,基本上努力保持著向上的力量,是行業中的“那一束光”,也經受住了資本市場多年的考驗,充分顯示了業績抗跌、行業龍頭地位穩固、有良好的投資者關系等優質“基因”,資本選中貴州茅臺已是必然。
趕上消費升級的紅利。這兩年國內的消費升級影響到很多行業,白酒行業也不例外。消費者對高端白酒的需求正在提升,尤其是以茅臺這樣比較追求品質的白酒受到青睞。
消費升級趨勢下,自飲消費和商務消費中的高端人群對價格不敏感,價格越高越能代表“面子”,越能促進講面子消費人群的購買積極性。
當然,由于一些經銷商人為的囤貨,導致銷售終端“斷貨”,而斷貨又導致價格上漲,最終出現“一瓶難求”的局面。
由此可見,“消費升級+面子消費”的組合帶動了茅臺飛天的價格“飛天”,由于茅臺自身產能小,漲價也就很容易了。
03。“貨幣化”趨勢愈演愈烈?
早在2017年年中,茅臺酒供不應求、市場價持續上揚之時,茅臺酒“貨幣化”趨勢就成了業界討論的話題。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年底經銷商聯誼會上更是呼吁經銷商不要推高茅臺酒市場價格,讓消費者真正喝得起,“基于茅臺酒是用來‘喝’和‘儲存’的,要理智對待價格,茅臺酒不是用來炒的。”
然而,茅臺酒“貨幣化”的趨勢仍無法抑制,甚至出現了一批抱著“奇貨可居”心理的人大量“收藏”茅臺酒。在百度貼吧的醬香白酒吧中,就聚集了一批以“收藏”茅臺酒為榮的吧友。
據了解,“收藏客”們收藏的茅臺酒類別較多,除五星茅臺和飛天茅臺兩個經典品種外,還有限量版的年份酒和生肖酒,而性價比最高的還屬飛天53度500ml茅臺酒。用收藏客自己的話說就是“價格透明,市場對其價格的認知也頗為一致,屬于‘硬通貨’”。
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各大券商再次紛紛調高貴州茅臺的目標股價,其中,中金公司給出的目標股價最高,高達925元。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月12日,有7家券商預計貴州茅臺估值將突破萬億元。
04、茅臺,究竟還能投嗎?
有網友調侃,購買茅臺股票比投資房產更有價值。
理由是,從2007年到現在,茅臺的股價上漲了1400%,而作為北京比較標志性的瘋漲樓盤——望京的上京新航線社區,從2007至2017這10年間,也不過上漲了1110%。
該網友繼續舉例,如果這些年你只是收藏茅臺酒,未嘗不是一個牛掰的投資選擇,比如下面這瓶酒,在1980年時賣20元……這個年化收益,自己計算一下吧……
在眼下一線城市房產交易遭凍結,大中城市被要求增加土地供應和保障房建設的節骨眼上,茅臺似乎更成了不容錯失的投資良機?墒牵覀兟犝f過“京滬永遠漲”,但茅臺能永遠漲嗎?萬億茅臺,究竟還有沒有投資的價值?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茅臺除了是“酒”,它真正的價值是什么?
如果某產品并非天生名貴,又沒什么無法復制的后天技藝,也不處在一個禁止競爭的行業,竟然還能賣出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溢價……只能認為,茅臺有著遠超那瓶酒精飲料的產品價值。
或者干脆說,茅臺早已不是酒,而是中國最好的30—60歲男性線下社交工具。
茅臺通過限產限價限購,把主要消費群體定位在全國1.09億中產階級,在商務、政務活動中,即便不是為了談合同,勸對方喝下53度或更高度數的白酒,也彰顯勸酒者的社會地位,驗證對方的服從性——很多中國家庭在節假日都會上演這樣的戲碼。
而從投資角度來看,普通飛天茅臺是性價比最高的,屬于市場硬通貨,價格透明,適合宴請和送禮,年份越久價格越高;高端玩家可以收藏各種紀念酒、限量款以及老茅臺。
此外,深入研究過茅臺這個企業的人都知道,全世界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產品毛利率5年一直維持在90%以上,在A股白酒企業中,貴州茅臺無疑是銷售毛利率冠軍(白酒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在66%左右)。
在研發方面,2016年,LVMH集團的研發支出為1.11億歐(約合人民幣8.66億);而據2016年年報,茅臺費用化研發投入為6.1億,且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僅為1.57%。
換句話說,茅臺在滿足消費品、收藏品、投資品需求的同時,并不需要增加什么成本。
最核心的產品不需要任何創新,保持不變就是最大的價值。
這樣的茅臺公司,當然屬于投資者最喜歡的類型——把管理層都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影響公司價值。
從業25年,做私募基金13年的但斌,被稱為“中國的巴菲特",同時,也是茅臺的忠實擁躉者,他曾在多處場合直言:
茅臺是菩薩給大家送錢來的;
只要中國白酒文化不變,茅臺價值不可想象;
2017年茅臺到了700多元,到2018年底的話,大概率會漲到讓大家目瞪口呆;
女孩買個愛馬仕可以用很多年,但茅臺一喝就沒了;
整個茅臺產量才2萬噸,它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一些基金經理對此也表示認同,認為未來2年到3年貴州茅臺股價還會上漲。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他在2017年重倉持有了貴州茅臺,收益不菲,他認為今年該股會延續上漲。
但也有一些聲音表示,從PE的角度來看,貴州茅臺目前估值已經不低,股價再持續大漲可能會比較困難,現在進場風險較大。
北京一家中型私募的基金經理則認為,從當前來的估值來看,入手貴州茅臺就是在買泡沫,需要承擔一定風險。但是從市場情緒來看,上漲趨勢一旦確立就很難見頂,貴州茅臺股價可能會被投資者炒高。
05、結尾
總結一下,茅臺早已不是酒,而是中國最好的30—60歲男性線下社交工具,同時也是消費升級紅利的高端收割器,牢牢掌握著6000億白酒市場的龍頭位置。
未來的茅臺究竟是否還有估值修復的機會,下個周期又需要多久才能來到,恐怕是一件考驗耐心和恐懼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