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業巨頭百威英博不斷揮動資本利劍,先是豪擲千萬美元收購南非米勒啤酒,又傳言將作為可口可樂最大的"金主",如今又進軍功能飲料市場,收購位于美國舊金山的飲料公司Hiball,資本逐利的背后百威意欲何為?
Hiball公司成立于2005年,銷售一系列含咖啡因飲料,包括能量飲料、氣泡水和冷萃咖啡,而百威英博此舉首先看中的是功能飲料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飲料市場整體都在萎縮,但從渠道和終端消費來看,功能性飲料尤其是能量飲料一枝獨秀。市場調研機構英敏特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11-2016年能量飲料的銷售額和銷售量也分別增長了40.3%和34.4%。百威可能看到了這個發展趨勢,因而布局這個市場。
這不是百威英博第一次涉足飲料市場,2016年6月百威曾與星巴克聯手,在美國生產和銷售星巴克的即飲飲料產品Teavana,開發啤酒之外的業務。
此外,對于百威不斷涉足非啤酒業務,一位長期從事啤酒行業的從業人員對記者介紹說,按照2016年的行業數據,全球能量飲料、氣泡水和茶飲料的增速比啤酒要快多了。不管是收購能量飲料品牌,與星巴克合作,還是如外界傳言那樣"意圖"收購可口可樂,百威英博急需的是進入軟性飲料領域。傳統啤酒行業的市場發展持續乏力,盡管百威英博已經連續發力精釀啤酒行業,但并不令其滿足。百威英博種種舉動的目標就在于,打破美國酒類和軟性飲料制造與銷售之間的障礙,從而打開銷售的新局面。
百威此番并沒有收購可口可樂,而是轉向功能飲料廠商也是讓外界大吃一驚。業內人士分析,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類市場,五年以來一直在下滑,百威退出非洲市場屬于正,F象,此外,雖然近年來可口可樂也在進行多元化的擴張,不斷進行去碳酸化操作,但是其非碳酸飲老業務發展不溫不火,還是以碳酸飲料為主,所以未來百威英博放棄收購可口可樂的可能性很大。
百威作為全球啤酒行業的巨頭似乎一直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本運作,2015年10月百威英博宣布收購全球另一啤酒巨頭南非米勒。2016年7月美國反壟斷部門批準百威英博以1040億美元收購南非米勒公司,2016年8月這場啤酒行業最大的收購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批準。百威還不斷買入精釀啤酒廠發展精釀啤酒業務。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全球的啤酒發展跟國內的啤酒發展相同,多品牌向寡頭統一,以資本的杠桿撬動市場,資源集中化,小企業不被收購就被擠出市場或關門,傳統快消品領域將越來越向著大企業說了算的方向發展。
百威一系列資本動作帶來的更多產品組合,在更好地提升終端占有率的同時也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從2016年8月開始,百威的裁員風波持續發酵,2016年8月爆出百威將裁員5500人,作為計劃削減14億美元成本計劃的一部分。
百威公司一位員工對記者坦言,百威完成資本開拓是通過不斷擠壓成本完成的,這次收購很可能伴隨另一波成本的削減,員工的指標壓力會更大,同時日常的出差等費用開支也在不斷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