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談論茅臺酒的成功,往往會提到茅臺鎮得天獨厚不可復制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其實,除了上述自然條件,還有賴于一代代匠人的辛勤勞動和不懈求索,尤其是在1964年,茅臺酒香型三種典型體——醬香、窖底香、醇甜的重大發現,既對茅臺酒的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又對白酒香型的細分起到了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茅臺酒因為本身工藝復雜,在建國后的數年間,由于科技水平比較落后,其在生產、勾調等環節全憑酒師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感覺,而每個酒師的經驗和感覺又各有不同。這就造成生產出來的茅臺酒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風格,質量也出現了忽高忽低的狀況。所以,尋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當時茅臺發展需要首先要解決的時代命題。
1961年至1971年,李先鈞任茅臺酒廠酒庫保管員、勾兌班班長、包裝成品車間黨支部書記等職。
在這種大背景下,1964年,以時任茅臺酒廠副廠長的李興發為首,李先鈞等為主要骨干成員的科研小組,在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和探索后,發現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體。他們將醬香味好,口感幽雅細膩的稱為“醬香”;用窖底酒醅釀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稱為“窖底”;香味不及醬香,但味道醇甜協調的稱為“醇甜”。隨后,這一發現由李興發命名為“醬香型白酒”。
再后來,這三種香型被證實為構成茅臺酒香型的三種典型體。香型的確定,為茅臺酒實現質量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對醬香型白酒的香味和工藝標準化、規模擴大和品質提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李先鈞1989年7月26日向組織報告的《自我鑒定》
“那時,這個車間沒有車間主任,沒有什么酒師。是我組織和安排酒庫班有關人員在副廠長李興發的分管下,長時間的摸索得出醬香、窖底、醇甜三種香型酒……”李先鈞在《自我鑒定》中這樣寫道。
在1964年,李興發、李先鈞等科研小組成員,雖然發現了茅臺酒的三種典型體,但另一個難題擺在了他們面前,由于他們文化程度不高,無法準確的用科學理論表述科研成果。所幸,同年以技術員身份被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茅臺酒廠工作的大學生季克良解決了這道難題。
1965年,在四川瀘州市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白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的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科研小組科研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高度重視。
同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山西召開了茅臺酒試點論證會,正式肯定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酒體的確立和醬香型的命名。這也為后來全國各種評酒活動提供了比較具體、規范、科學的評比標準。權威專家們評價稱,科研小組對茅臺酒三種典型酒體的發現“是釀造史上破天荒的創舉”。
相關資料顯示,茅臺酒的分型是白酒界一場革命性的巨大變革,并成為中國白酒香型劃分的雛形。后經周恒剛等酒界泰斗的精心研究,1979年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明確了中國白酒劃分為五種香型,即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以及其它香型。這場白酒業掀起的技術革新熱潮后來繼續深入發展,以致形成了目前的十二大香型。這其中,作為茅臺酒分型科研小組骨干成員的李先鈞自然功不可沒。
李先鈞1959年進入茅臺酒廠工作,先后擔任茅臺酒廠制酒車間酒師班長、調酒師車間勾調班長、二車間黨支部書記、廠品評酒委員;廠紀委副書記等職,參與了茅臺酒廠“兩期試點工程”等大量茅臺酒釀造工藝、勾調研究的工作,獲得茅臺酒廠勞模、國酒老將等榮譽稱號。
李先鈞等評酒委員正在認真的品評茅臺酒
事實上,除了參與茅臺酒廠“兩期試點工程”等大量茅臺酒釀造工藝、勾調研究的工作外,作為從基層生產單位走出來的管理者,李先鈞長期扎根基層,無論身居何職,都緊緊圍繞著茅臺酒的生產開展工作。在1975年-1980年間,他擔任制酒二車間黨支部書記時,不管是在茅臺酒的釀造上,還是在黨支部的思想建設以及與職工日常交流上,都做到了事無巨細。
當時茅臺酒廠總共就2個車間,即一車間和二車間,當時二車間是茅臺酒廠最核心、最大的車間,是茅臺的根本。其時茅臺酒廠是書記一把手,所以作為支部書記的李先鈞,既要管理政工工作,更要主抓生產。
李先鈞在二車間工作的時間里,每星期都召開酒師會,并形成制度,并且他親自根據每個窖,每個生產房、每個甑子等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如每個甑子需要蒸的時間長一點,有的甑子需要蒸的時間短一點,有的窖水分需要輕一點,有的需要水分重一點,有的收糟溫度高一點,有的溫度要低一點,他都做到了然于胸。
李先鈞、鄭義興等在評酒室討論茅臺酒
李先鈞在一份《自我鑒定》也提到了這一點,“我堅持天天到班組了解生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解決。發現重大問題立即召開支委會、辦公會、酒師會。每星期一召開酒師會,形成制度,本人親自講生產技術……”
1993年7月,時任茅臺酒廠廠長、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的季克良代表組織對李先鈞做的書面的提名推薦信中這樣寫到,“……(李先鈞)為茅臺酒的生產、為茅臺酒的質量,為茅臺酒技藝,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2011年茅臺集團編輯出版的《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中,李先鈞的名字出現了15次之多。茅臺人沒有忘記李先鈞做出的貢獻,而在探究醬香型白酒發展史時,也要銘記李先鈞做出的功績,畢竟茅臺酒分型無論對醬香型白酒發展,還是對白酒香型的推動和劃分,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