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以來,進口葡萄酒以兇猛之勢加快分割中國市場,2012年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近兩三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呈現出了膠著的狀態,進口酒莊和國產酒企紛紛調整戰略,以適應和重新布局新形勢下的競爭態勢。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今年的全國春季糖酒會上,內蒙古沙恩國際酒業有限公司高調亮相,承辦“領袖產區在這里豎起·國際領袖產區葡萄酒質量大賽”高端活動,并作為授勛委員會成員向國際葡萄酒精英進行授勛,沙恩國際酒業的頻頻亮劍,倍受行內外關注。對于沙恩國際酒業的爆發式“成長”,日前,《華夏酒報》記者專訪了沙恩國際酒業(上海)運營中心總裁張立新。
十年磨一劍,一招定乾坤
《華夏酒報》: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比較低迷,作為國產葡萄酒品牌在這個時候突然逆襲,令行業人士眼前一亮。之前大家對沙恩國際酒業并不是十分了解,您作為沙恩國際(上海)運營中心的掌舵者,能具體介紹下嗎?
張立新:十多年前,當國產葡萄酒還未來得及采取應對措施時,進口葡萄酒就已突飛猛進地搶占了中國葡萄酒市場份額。恰恰也是十多年前,在內蒙古阿拉善有那么一位“現代活愚公”,為響應國家的號召,傾注了自己的財富,默默無聞地進行著生態治沙的偉大工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這里建成22萬畝生機盎然的生態園,園中除了胡楊林和各種綠植外,還成功地培育了5萬畝的葡萄園,其中3萬畝的葡萄園已經碩果累累,經過原法國白馬莊老莊主艾伯和國家葡萄酒一級品酒師薛鐵軍親釀,使得金沙臻堡橡木桶陳釀獲得了“2014年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金獎”。這份成功代表了十年生態治沙終于結出了果實,也代表了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和希望,而傳說中的這位愚公就是沙恩國際酒業董事長安恩達。
在集團公司戰略規劃方面,有著“傳奇營銷儒商之稱”的金煒,如今“掌勺”沙恩國際酒業的大盤。金煒的加盟是沙恩國際的重要戰略考量和布局,從一個層面提升了沙恩的地位和運營的高度。金煒同時也是業內一位很有名氣的營銷人物,有著豐富的企業操盤和資本運作經驗。金煒十多年前掀起的“普及風暴”使新天葡萄酒的市場綜合占有率連續三年進入六強之列。此后,金煒作為“名品世家”的主要創始人,3年多發展了連鎖專賣店650余家,使名品世家成為葡萄酒行業終端體量最大的連鎖企業。如今有了金煒的加入,沙恩國際酒業目前已經得到了資本界的極大關注。
走品牌之路還需硬實力
《華夏酒報》:在2015年的春季全國糖酒會上,沙恩國際酒業一夜成名,還作為行業授勛委員會成員,給來自全球領袖產區的葡萄酒精英授勛。所有這些都是高起點的品牌打造過程,您能解讀一下沙恩國際酒業如此魄力來自哪里?
張立新:沙恩國際酒業走的路線是品牌化路線,之所以這樣講,這是與我們的硬實力分不開。沙恩國際酒業是沙恩集團幾大產業板塊中的一塊,而內蒙古的金沙臻堡是世界最大的單體沙漠生態莊園,集團公司還同時在法國和澳洲進行落子布局,在法國圣埃美隆擁有沙恩·特力亞儂莊園,并聘請原白馬莊的莊主擔任首席釀酒顧問;在澳洲組建了沙恩·綠洲騎士莊園。2014年,金沙臻堡莊園出品的赤霞珠干紅葡萄酒在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中榮獲金獎,此酒被選定為中國神舟十號飛船發射的慶功宴指定用酒。金沙臻堡莊園由英國阿特金斯總體規劃設計,并引進意大利VELO公司和BERTOLASO公司年產能3萬千升的葡萄酒釀制設備,打造了地下10米深的酒窖5000多平方米,進口法國優質橡木桶2000多個,酒莊集葡萄酒釀酒、貯藏、品鑒、展示、旅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展示出濃郁的異域風情。2015年初,中國農業專家團在金沙臻堡莊園設立了國家院士專家工作站。
國內當前的葡萄酒市場比較混亂,走品牌路線考驗著每個企業的智慧,沙恩國際酒業具備品牌化的硬實力,還包括釀酒團隊、運營團隊、營銷策略等軟實力。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沙恩國際酒業會針對國內有消化力的企業和渠道商展開私人訂制和莊園主項目。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們歡迎廣大志同道合者入主沙恩莊園主計劃,共同打造中國的民族品牌。
打造中國的“波爾多葡萄酒產區”
《華夏酒報》:您對國內酒類市場的發展趨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運營思路,作為運營中心的掌舵人,您能介紹一下沙恩國際酒業的未來愿景。
張立新:十多年前,以法國為代表的進口葡萄酒企業率先進駐中國市場,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膨脹發展,同時也加劇了國內葡萄酒市場的競爭。由于國內很多的葡萄酒的運營商大部分都是從白酒行業轉變過來的,其市場營銷思路和理念甚至都套用白酒的做法,雖然發展方向沒有問題,但是進口葡萄酒不同于白酒,這主要涉及到上游供應鏈穩定的問題、儲運問題,以及國外文化的融入問題等。另外,葡萄酒屬于快消品,目前行業利潤進入微利時代,如何堅持品牌路線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沙恩國際酒業除了運營葡萄酒項目,還涉及到生態治沙,環境治理事業,關乎整個華北的生態環境改善。集團公司的22萬畝生態園,其中5萬畝的葡萄園是一個大體量,我們的宗旨是“把這些葡萄園有條件的與志同道合的單位和個人合作,共同打造一片綠洲,共同尊享莊園效益”。說具體一點就是,“把我們的那片生態園打造成一個小波爾多產區,其園中大大小小的莊主就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認為做品牌絕對不是自己的事情,這需要上下游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共同受益,把沙恩國際酒業做成一個葡萄酒品牌并非我們的初衷,我們要聯合更多的酒莊上游供應鏈,為沙恩國際酒業的國際布局奠定基礎,要引領中國民族品牌葡萄酒,這是我們的愿景,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部分。
構建“莊園和渠道聯姻”的私人訂制模式
《華夏酒報》:沙恩國際酒業就像一頭雄獅一樣醒來,接下來將如何接地氣,開展具體的市場工作呢?
張立新:我作為一名涉足酒水行業時間不長的業外商人,還是比較了解行業規則以及客戶的需求,之所以加盟沙恩國際酒業,其實就是看中了沙恩國際酒業的民族精神和上游資源,以及遠大的企業愿景。沙恩國際酒業有著這么好的一個企業文化和資源優勢,而下游的渠道商卻苦苦尋不著方向,我想不是他們缺少產品,而是缺少一個令他們“心安”的品牌和發展方向。
我很了解當前市場的需求,而我們運營中心的思路也很清晰,那就是充分抓住志同道合的客戶需求,構建“莊園+渠道”的整合模式,融合“私人訂制”的服務模式,成就沙恩國際酒業的“大資源大整合”的目的。這其中有人會問我們的私人訂制是不是OEM模式?其實,二者截然不同,我們的服務層面更深,那就是協助我們的合作伙伴至上而下地開展品牌建設工作,而不是簡單地貼個標簽那么簡單。
國產葡萄酒的春天到來了
《華夏酒報》:沙恩國際酒業整個企業和團隊都充滿了正能量,你對運營中心有何暢想?
張立新:首先,很榮幸結緣沙恩國際酒業,結緣董事長安恩達、總裁金煒,是他們高瞻遠矚指引著沙恩國際酒業的方向“做正確的事業”。作為運營中心的負責人,我們的團隊就是要“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把握客戶時代的需求,通過全新的營銷理念和國內有“渠道力、營銷力、驅動力”的企業和公司合作,共扛民族葡萄酒品牌大旗,為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