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百億俱樂部的瀘州老窖再提重回白酒行業前三的發展目標,但與茅臺、五糧液、洋河等企業相比,瀘州老窖無論是在業績規模,產品架構以及品牌認可度上的差距,都對瀘州老窖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與當前排位第三的洋河酒業相比,瀘州老窖以更多的銷售費用卻換來較少的營收,讓瀘州老窖重回白酒行業前三之路顯得更為漫長。
業績:近百億差距
當前瀘州老窖距離白酒行業前三還有一段距離,最直觀的便是與頭部企業的業績對比。從2017年發布的財報信息來看,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103.95億元,同比增長2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58億元,同比增長30.69%。與此同時,貴州茅臺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582.2億元,同比增長49.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0.8億元,同比增長61.97%;五糧液2017年營業收入為301.9億元,同比增長22.99%,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96.7億元,同比增長42.58%;洋河酒業2017年營業收入則為199.18億元,同比增長15.92%,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66.27億元,同比增長13.73%。
透過業績數據不難發現,瀘州老窖雖然已經重返百億俱樂部,但與茅臺、五糧液相比不僅僅在業績表現上存在較大差距,在增幅上也依然懸殊。即便是與目前排名第三的洋河酒業相比,瀘州老窖的營收規模也僅為前者的約一半,凈利潤更是存在超過40億元的懸殊。從一季度的業績數據來看,兩者之間的業績差值仍在持續擴大,洋河營收從2017年一季度高于瀘州老窖49.19億元擴大到2018年一季度的61.88億元,而凈利潤則由2017年一季度高于瀘州老窖19.46億元增加到2018年一季度的22.6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表現不及洋河的同時,瀘州老窖的銷售費用略高于洋河酒業。2017年瀘州老窖銷售費用24.12億元,同比大漲54.86%,而洋河酒業的銷售費用則為23.87億元,同比增長27.74%。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在銷售渠道投入及宣傳攻勢更為強勁的情況下,瀘州老窖的產出效果遠不及洋河酒業,還意味著目前瀘州老窖的效率仍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
產品:價格斷層明顯
眼看自身與茅臺、五糧液、洋河等企業在規模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希望重回前三的瀘州老窖必須跨出更大步伐。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在對消費市場走訪時發現,作為瀘州老窖主打大單品的國窖1573系列酒盡管有著較好的反響,但無論是產品知名度還是美譽度均與茅臺和五糧液存在較大差距。
在相關電商平臺上國窖1573的銷售關注度也有所體現。北京商報記者分別查詢了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電商旗艦店上主打產品的銷售情況。瀘州老窖京東旗艦店上,52度500毫升國窖1573獲得超過6.5萬條的商品評價;五糧液52度普五500毫升則獲得超過20萬條的商品評價;經典飛天茅臺盡管在京東旗艦店上并沒有產品信息體現,但在春節前于京東舉行的茅臺預約銷售活動中,僅提交預約信息的數量就超過了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