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李保芳正式接棒袁仁國,掌舵茅臺集團這艘巨輪,成為第三任董事長,同時身兼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和總經理等職位。相比較前任袁仁國的43年,甚至前前任季克良的50余年,李保芳進入茅臺工作的時間短到幾乎可以不計——僅僅兩年零九個月。
與伴隨著企業成長起來的季克良、袁仁國不同的是,這位茅臺集團的第三代掌門人是以政府官員的身份“空降”而來的。2015年8月24日,李保芳從貴州省經信委調至茅臺酒廠,成為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彼時,李保芳對媒體直率地表述:這是組織上的安排。
李保芳上任這兩年多時間里,茅臺集團的業績踏上新的臺階,集團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419億元直接沖到了2017年的764億元;利潤總額也從2015年的227.22億元飛向2017年的403億元。
這其中,一方面是運氣的成分,李保芳的到來,適逢整個白酒行業告別低谷期,開始進入久違的復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個非典型官員,任職茅臺集團后,開始參與到臺前,一系列鐵腕改革接踵而至,包括推動茅臺集團銷售體系改革、推動茅臺系列酒的發展、推動茅臺集團走向國際化,等等。
然而,對于李保芳而言,目前正式掌舵茅臺集團,又僅僅是剛剛開始。因為茅臺酒價、股價暴漲問題,茅臺集團這艘巨輪時時刻刻挑動外界的神經。長期以來,茅臺集團受制于一酒獨大局面。他不遺余力推動系列酒的發展,能扭轉整個局面嗎?長期以來,白酒行業的國際化道路何其艱難,他力推茅臺走向國際化,能為白酒行業的國際化找到一個成功的樣本嗎?這些,還有待李保芳用行動來回答。
不同于前任們
5月7日深夜,中共貴州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邑飛赴貴州茅臺集團宣布貴州省委決定:提名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為茅臺集團董事長人選,董事長職務任免需按有關法律程序辦理。袁仁國同志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職務。
雖然事出突然,不過回顧李保芳進入茅臺集團的近三年的種種改革舉措,他不僅服從了組織安排,在新崗位上可謂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敢于打破常規”、“銳意進取”、“沒有人情味”、“官腔”、“鐵腕”等越來越多的標簽被酒圈中的業內人士貼在他的身上。但他確實以不同于前任們的鮮明個性推動了茅臺集團的發展。
在2015年8月24日前,李保芳的大部分職業生涯在政府機關里。他曾任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分管常務工作,正廳長級),省委國防工業工作委員會副書記;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省委國防工業工作委員會書記。
“在酒廠里,經常可以遇到李書記一個人散步,多半是不敢去打招呼的。哪怕打了招呼他也不一定理會。”一茅臺酒廠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比起前兩位在茅臺酒廠里一路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前任們,這位初來乍到的保芳書記,個性里寫滿了棱角分明。
據了解,李保芳到任茅臺集團后參加的第一個茅臺股份年度經銷商大會上,他提出系列酒要降價、增量、高投入。
“一酒獨大,利潤這么高,一定有危機,系列酒就是危機。系列酒必須降價,不降價沒有人買,這么貴賣給誰?”李保芳這一發言首次引起了酒行業對這一“酒圈門外漢”的關注。當時,貴州茅臺系列酒一年銷售2000余噸;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茅臺股份年報中,系列酒銷售已經達到29902噸,這一銷量與茅臺酒30205噸的量相當。根據其官網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5月3日,茅臺系列酒已經完成營收超過27億元,同比增長84%。
茅臺對系列酒的重視與李保芳的著力推動是分不開的。李保芳曾公開表示,長遠考慮,茅臺希望能把醬香系列酒打造成茅臺新的重要增長極,要讓醬香系列酒更有“味道”。
上述李保芳“即興發言”情況,出現在茅臺多次公開活動中,記者深有體會。也因此,他的諸多即興接地氣的金句在行業中流傳頗為廣泛。例如,“營銷隊伍不養閑人,憑本事吃飯,靠業績說話”“茅臺現在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誰制造市場亂象就砸誰的飯碗”等等既接地氣又形象的表述。
其中,2017年4月,他在針對茅臺酒終端價格失控時直言的“誰制造市場亂象就砸誰的飯碗”曾讓諸多茅臺經銷商膽寒。不過,他的這些即興發言并非無風起浪。
李式鐵腕治理
據了解,李保芳從到任茅臺集團后便開始密集調研市場,不但頻繁接觸各地的茅臺簽約經銷商和專賣店,也不斷走訪行業“對手”企業,包括了五糧液、古井貢、勁酒等。一位茅臺工作人員對記者指出:“保芳書記可以說,不是在調研就是在去調研的路上。”
了解了真實的市場情況后,李保芳推出了諸多的鐵腕治理違規經銷商的舉措,這也給行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16年1月4日至25日期間,茅臺公司曾連發4道最嚴罰單,對“違規經銷商處理通報”,大力整頓和整肅違規、砸價的代理商。
2017年一整年中,他的鐵腕治理幾乎貫穿了全年。首先是2017年3月底,市場上茅臺酒價格開始超過1299元的控價線并出現斷貨現象。對此茅臺公司對近百家經銷商進行了處罰。4月中旬,茅臺集團召開了臨時市場工作會議以控制價格飛天的局面。李保芳在該會議上表示:“極少數經銷商推波助瀾,陽奉陰違,以為到了‘利潤收割期’,主張放開市場調控,賺取的利潤達到了幾百還不滿足,像販毒一樣瘋狂。”此后,接連不斷有經銷商被茅臺酒廠處罰,到8月下旬,茅臺首次直接以解約的形式處罰違規經銷商。
實際上,2015年底李保芳到任茅臺集團恰逢白酒行業迎來復蘇之際,他從登場便和新東家茅臺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茅臺集團旗下股份公司貴州茅臺股價一路飆升,截至記者發稿,該公司股價698.17元/股;旗下現貨產品飛天茅臺,酒價瘋漲,缺貨斷貨消息不斷。記者咨詢多個線下零售渠道了解到,目前飛天茅臺酒價格浮動在1600元/瓶至1980元/瓶。
資深白酒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臨近退休年紀的李保芳目前集三權于一身,本身就是是強化領導權的體現,過度的集權不利于茅臺的多元化發展,之前似乎也沒有先例,李保芳可能會是過渡性的負責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茅臺集團過去提振中國酒水價格的舉措是對的,起碼帶動了中國酒水整體的回暖與醬酒的發展黃金期。
記者對比了李保芳到任茅臺集團前后,旗下上市公司貴州茅臺(600519.SH)業績表現可謂一路上漲,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326.60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582.1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2015年的155.03億元攀高至270.79億元。
隨著股份公司業績的大漲,茅臺集團的業績也水漲船高。在過去的2017年,整個茅臺集團完成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完成增加值664億元,同比增長43.5%;實現利潤總額403億元,同比增長57.6%;上交稅金256億元,同比增長37.6%。
“李保芳進入茅臺集團已經快三年,也一直擔任總經理,所以對集團既定戰略的影響不會大,看之前的作風,他比較看重渠道的合規和穩定,也比較重視系列酒銷售。今年在普茅投放量基本確定的基礎上,業績彈性主要就看系列酒(茅臺王子等)和特殊酒(比如生肖酒、紀念酒)。”海通證券上海機構業務總監瞿時尹對記者分析道。
“從李保芳的經歷上看,他可能在酒的口味和品質方面造詣沒有袁仁國這么深,但是作為比較成熟的國酒品牌,質量控制應該都是一個完整體系。所以茅臺集團的人事變動對集團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后續主要就是看茅臺的投放速度會不會有加快,我從去年開始,發現茅臺的存貨周轉天數開始明顯下降,這個意味著市場需求擴大的前提下,公司在增加存量基酒投放市場的速度。”瞿時尹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