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二:缺乏知名度高受市場歡迎的暢銷酒品
賣酒賺差價是當下最初級也是最低級的經營方式,浙商酒行的經營模式就停留在最初級的賣酒模式。即使這樣,如果能大量銷售產品,一樣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
然而,浙商酒行經營的酒類產品并不具備市場優勢。一位李姓知情人士介紹說,浙商酒行經營的大部分產品,要么是賣不動的積壓產品,要么是自己出資開發的產品,缺乏暢銷的市場主導產品,也就無法贏得消費者的認可,最終造成產品大量積壓。
浙商酒行甚至片面地認為,開發產品的利差大,利潤更加可觀,沒想到開發產品少人問津。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惡性循環。產品賣不出去,加盟商賺不到錢,導致加盟商紛紛退貨,最終崩盤。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浙商酒行雖然已經關門了,但其倉庫里仍然堆放著不少自己開發的酒類產品。這些產品賣不出去,大量資金被占壓。
分析三:圈子賣酒并不是萬能的
浙商酒行甫一入行就受到業界和媒體青睞,其背后的河南省浙江商會背景功不可沒。資料顯示,該商會擁有會員單位2000余家。據統計,浙江人士在豫有45萬人,浙商企業在豫總投資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企業500強中的浙江企業在鄭州有10余家。
浙商酒行董事長黃黎明是河南省浙江商會的常務副會長。熟悉黃黎明的人都說,他是個很精明的商人,不僅擁有服飾、鞋、帽、建筑裝飾等諸多行業的從業經驗,還曾經從事六家汽車品牌店的代理銷售工作。
2011年,黃黎明計劃通過整合商會的優勢資源,在酒業再掘一桶金。其企業名稱取名“浙商酒行”,就是其成功利用商會資源的第一步。當時,河南本土酒業連鎖還沒有邁開大擴張的步伐,酒業也還沒有進入調整期,這對于有著商會大背景的浙商酒行的崛起是有機會的。
然而,“浙商酒行一開業,浙商兩個字卻被他丟棄了。”一位熟悉黃黎明的酒業人士介紹,浙江商會大腕眾多,黃黎明號召力并不強,無法整合商會資源。
最關鍵的是,“黃黎明采用的是金融思維,經常和各家銀行打交道,玩金融,玩資本,心思并不在賣酒上。”一位曾接近黃黎明的酒業人士表示。
對此,一位在河南經商的浙江人士介紹說,知道這個人,也知道浙商酒行,他做這個事情不實在,太空,在這個事上老鄉們都不愿和他玩。
4月9日下午,鄭州市福元路與玉鳳路交叉口向東100米路南,“浙商酒行”門頭依舊,半掩的玻璃門口站著兩個年輕男子在閑聊。透過玻璃門向里張望,原來擺放著酒的酒柜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雜亂的瓷磚、石材等裝修材料。從門口西側的窗戶上貼的一張招聘啟事可以判斷,這里將要變成一家美發店。其中一男子證實:“原來賣酒的不干了,要開美發店?煲粋月時間了。”
羊年春節前夕,浙商酒行關門的消息在酒圈里悄然傳播。出于職業的敏感,記者此后多次到鄭州市福元路上的浙商酒行鄭州總店一探究竟。
其間記者發現,本該是春節前的銷售旺季,但浙商酒行店內卻冷冷清清,經常見到只有一個年輕人在店內值班,連燈都不開。而且,個別酒柜已經空了也不再補貨,不少產品上積滿了灰塵。
為了核實究竟,記者又以顧客的身份,電話聯系了之前在浙商酒行見過的一個姚姓營業員詢問情況。他說:“(浙商酒行)關門了,店轉出去了。”原因是“一直賠錢”。
據鄭州市一家銀行人士透露,浙商酒行欠他們許多錢未還,老板黃黎明已躲到上海。記者多次撥打黃黎明之前常用的手機號查證,手機里的語音提示該手機已停機。
總結:黃黎明犯了兩大戰略性錯誤
黃黎明的浙商酒行倒下了,但提到黃黎明的為人,并沒有人否定。“人是個好人,很大氣,有思想,有戰略高度。”
就連他的一位員工也表示,雖然公司關門時還欠他三個月的工資,但他認為老板人很不錯,只是現在暫時遇到了困難。
不過,在做事兒上,黃黎明弱點是,好高騖遠,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他自稱是戰略家,有高度,但在酒圈里卻犯了兩個戰略性的錯誤。”一位曾與黃黎明共事的酒業人士直言不諱地說,一個就是浙商酒行項目,另一個是“咱的酒”項目,兩個項目現在都以失敗而告終。
據上述人士講,做“咱的酒”項目時,浙商酒行已經表現出回天無力的頹勢。黃黎明意圖通過“咱的酒”扭轉酒事業的敗局。“咱的酒”項目著力于開發散酒市場,從長遠看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是缺乏大的資金支持和強有力的宣傳,短時間內很難扭轉人們的飲酒習慣,散酒項目尚未推開就不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