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媒的最新報道,澳洲第二大葡萄酒集團美譽(Accolade Wines)大股東3月6日確認,已做出最終決定,取消IPO。澳媒稱背后的原因源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青睞以及英磅大跌所引發的沖擊波。
有業內人士向酒業家記者表示,去年年底就聽聞美譽要終止IPO計劃,這一決定背后有很多因素,但并不意味著這就是美譽的轉折點,美譽將來要走向何方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也有業界人士認為,美譽這次取消上市是想先做大做好,因為美譽近兩年在英美兩地的市場表現并不如意。
美譽是澳洲第二大葡萄酒集團,僅次于富邑集團。美譽旗下品牌有夏迪(Hardys)、利星翰(Leasingham)、Banrock Station等,其中夏迪是英國最暢銷的葡萄酒品牌。2016年9月,持有美譽80%股份的CHAMP宣布美譽IPO計劃,并聘請投行籌備上市。
此前英國、歐洲是美譽的主要市場,支撐起美譽一大半的銷售額,不過去年英國脫歐、英鎊大跌,對美譽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美譽逐漸將視線轉向中國市場。2016年,美譽就與酒仙網、深圳南宇兄弟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浦(天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內的中國多家知名經銷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產品采購、銷售、品牌營銷推廣等方面準備展開深度合作。在產品方面,美譽在中國市場上的定位是中高端葡萄酒。品牌上美譽也持續發力,不斷向中國消費者推廣其旗下的葡萄酒品牌。
美譽在中國市場上得到了較好的反響,從去年開始銷售額就呈直線上升趨勢,按照當前的形勢來看,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下去。然而業界也有人對美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存疑,認為中國市場是美譽的“軟肋”。
關于美譽放棄IPO的原因,CHAMP總裁哈道克對澳媒的解釋是美譽目前還不適合上市,因為美譽不僅要在英國市場上進行調整,還需要對收購的精品葡萄酒組合進行整合。澳媒則認為中國買家對美譽的青睞是兩大主要原因之一。據澳媒報道,美譽的紅酒年產量約3700萬箱,盡管起點較低,美譽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激增50%以上。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美譽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增長,對資本有無限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向美譽拋出橄欖枝,哈道克此前在接受澳媒采訪時提到,這里面包括中國私募公司及葡萄酒企業。去年10月澳多家媒體稱,貴州茅臺等中國企業都是美譽資產的“追求者”。
在葡萄酒貿易商王淵看來,無論是對于美譽還是其他國外葡萄酒廠商而言,中國市場都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相對于歐洲、美國葡萄酒市場的疲軟,以及東南亞、印尼等國家等因文化沖突導致的對葡萄酒的低接受度,中國市場成為國外葡萄酒產商唯一的藍海。
《2016年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報告》顯示,2016年,澳洲對中國葡萄酒出口額增長40%,而中國也成為澳洲最大也最重要的葡萄酒出口市場。
王淵認為,從外部因素來看,匯率與中外貿易的相關政策都是推動澳洲紅酒產商進軍中國領域的重要原因;就內部因素而言,中國中產階級崛起,消費主力發生變化,對葡萄酒的接受程度也較高,急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加上國產葡萄酒品牌尚處于“年輕”的狀態,這就為國外葡萄酒廠商提供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
不只是美譽,很多國外廠商都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戰略。澳洲超市巨頭伍爾沃斯Woolworths早在2014年就收購了中國酒類分銷商美夏國際酒業;富邑集團則選擇與中國酒類連鎖店及垂直電商攜手,目前富邑集團已與中國1919酒類直供、品尚匯、中糧集團等公司達成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