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已收官,白酒行業在深度調整中奮力前行,展現出復雜而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尤其是面對持續的經濟環境影響、消費動能轉換,行業內部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重塑。
基于此,佳釀網將通過四個關鍵詞,解析白酒行業在這上半年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各大酒企的應對策略和市場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一:停貨保價
控量保價,是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業的一大關鍵詞。
1月5日,貴州珍酒發布通知稱,停止第三代珍十五接單。
1月17日,洋河下發通知稱,停止接受線上天之藍與海之藍訂單及貨物供應。之后的2月6日,洋河發布兩條通知稱,江蘇省內暫停第六代海之藍銷售訂單、夢之藍M6+實施嚴格配額管控政策。
1月21日,李渡酒業發布李渡高粱1038申遺獻禮、李渡高粱1955、李渡高粱1975停貨通知。
2月1日,今世緣發布通知稱,暫停接收42度500ML國緣四開、對開銷售訂單。
2月17日,汾酒發布汾酒青花20、老白汾酒10兩款產品多地停止供貨通知。
2月20日,習酒發布通知稱,自2月28日起,停止接收53°習酒.窖藏1988(2020)500mlx6產品訂單。
2月20日,酒鬼酒發布通知稱,自3月1日起,52度500mL酒鬼酒(透明裝) (鑒賞)、42 度500mL酒鬼酒(透明裝) (鑒賞)全國市場暫停接受訂單。
……
眾所周知,停貨作為白酒企業常規的市場調控手段,主要是為了緩解渠道庫存壓力、穩定價格體系,并通過調節供需關系維護品牌價值。
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停貨潮”主要呈現三個明顯特征:其一,酒企停貨行為主要集中于春節旺季前后,打破了行業淡季停貨慣例;其二,產品覆蓋面更廣,停貨產品價格在200-1000元的主流價格帶區間,涉及大眾消費、商務宴請、商務送禮等多個消費場景的拳頭產品;其三,涉及主體更多,名酒企業與區域酒企參與數量顯著增加。
佳釀網點評:今年上半年,這一輪大規模、非常規的“停貨潮”,超越了簡單的市場調控手段,既體現了主流酒企對價格體系和渠道生態的集體守護,也彰顯了它們對市場規律的敬畏和對長遠發展的責任擔當。
尤其是在當前行業深度調整期,這種主動控量、敢于“踩剎車”的行為,一方面有利于穩定短期市場價格,降低無序競爭帶來的價值損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構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秩序,從而為整個行業在調整中積蓄力量、重塑信心注入新動能。
關鍵詞二:光瓶酒大熱
今年以來,光瓶酒市場的熱度可謂空前。
3月20日,古井貢酒戰略級光瓶酒新品古井貢酒·第八代和古井貢酒·老瓷貢在成都春糖酒店展亮相。
3月22日,洋河推出定價50元/瓶的藍洋河、80元/瓶的金洋河兩款光瓶酒新品。此后的6月22日,洋河攜手京東打造的定價59元/瓶的河大曲高線光瓶酒也宣布上市,從而形成了覆蓋50-80元主力價格帶的光瓶酒產品矩陣。
3月25日,瀘州老窖攜換新升級版瀘州老窖二曲(2025版)在成都春糖期間上市。
今年以來,今世緣進一步完善了高溝品牌的光瓶酒產品線,陸續推出了定價228元/瓶的高溝標樣·金標、39元/瓶高溝復刻版(紅方)、59元/瓶高溝復刻版(黑方)三款光瓶酒新品。
近期,仰韶酒業官宣,戰略級新品高端光瓶仰韶酒上市,劍指“新一代城市光瓶酒”。
據佳釀網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頭部酒企及區域強勢酒企推出的光瓶酒新品已超過20款。
實際上,各大酒企加速布局光瓶酒市場,根源在于,該市場展現出了極為可觀的增長態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光瓶酒市場年均復合增速高達14%左右,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預計2025年,將維持這一增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大關。
另外,《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中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今年1-6月,100元及以下是白酒市場動銷最好的價格帶之一。光瓶酒作為該價格帶的中流砥柱,其強勁發展勢頭不言而喻。正如中國酒業協會宋書玉日前所言,“光瓶酒是白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佳釀網點評:光瓶酒市場的繁榮發展,絕非簡單的消費降級,而是理性消費的強勢回歸與消費理念的深刻進化。這股熱潮精準回應了市場對“質價比”的核心訴求——消費者正日益摒棄華而不實的包裝,將目光聚焦于酒體品質本身。這種轉變說明,白酒消費正從“面子消費”向“里子消費”跨越,本質上是對白酒價值本源的重新錨定。
其深遠意義在于,這股熱潮正強力推動行業回歸“品質為王”的鐵律。它將會促使酒企將更多資源傾注于對產品品質的打造上,從而讓真正的高品質白酒能以更親民、更可及的方式,觸達更廣泛的消費人群。這不僅將為行業注入澎湃的新活力,更將進一步彰顯白酒作為國民消費品的普惠價值,進而助推白酒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在名酒巨頭與區域諸侯強勢助推下,未來光瓶酒市場躍升至怎樣的發展高度,無疑值得關注。
關鍵詞三:主動降速
毋庸諱言,在外部經濟環境沖擊、消費市場轉型、行業存量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降速發展已成為整個白酒行業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今年1-3月,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營收同比微增0.38%,利潤總額則同比減少0.73%。
同期,TOP6上市酒企業績增速也顯著放緩。其中,茅臺、古井貢酒營收、凈利潤雖維持兩位數增長,但同比增速明顯回落;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三家酒企營收與凈利潤增速均降至個位數區間;洋河業績下滑最為嚴重,營收與凈利潤同比降幅雙雙超過30%。
對于行業及企業面臨的現狀,各大酒企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茅臺方面表示,整個白酒行業正經歷從上升到調整、從“熵增”到“熵減”轉變,只有深刻認知行業發展態勢,才能更好地度過本輪周期;五糧液方面認為,本輪行業調整進入“深水區”,結構性分化進一步加劇,政策托底與需求改善或將決定行業短期彈性;瀘州老窖方面則指出,行業正從粗放增長轉向精細化,伴隨經濟增速換擋,行業將進入新舊動能轉化的發展階段。
基于此,頭部酒企在制定2025年發展目標時,將“穩定”“穩中有進”作為關鍵詞。其中,茅臺將今年營收增速目標鎖定在9%左右,強調企業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換檔;其他頭部酒企則制定了彈性發展策略,如五糧液提出“2025年營業總收入與宏觀經濟指標保持一致”,瀘州老窖將年度目標定為“全年營業收入穩中求進”,汾酒明確要“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古井貢酒計劃“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度實現穩健增長”。
佳釀網點評:在制定年度目標任務時,頭部酒企集體轉向“穩中求進”的彈性目標,這是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邁向成熟理性的顯著標志。當前,行業正在進入抗壓能力決定生存,戰略定力決定發展的新競爭階段,只有適時轉向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
進一步來講,這種“主動降速”并非保守退縮,而是頭部酒企基于深刻周期認知的戰略調整。它要求企業將發展重心從單純追求規模與速度,轉向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夯實基礎、強化內功。這需要極大的戰略定力和對長期價值的堅守,是對企業精細化運營能力、抗風險韌性和內生增長動力的全面考驗。在此階段,誰能沉下心來精耕細作、苦練內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更持久、更健康的發展空間,進而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
關鍵詞四:量價齊跌
今年以來,白酒行業整體呈現出量價齊跌的階段性發展特征。
在生產端,產量持續探底。白酒產量在經歷連續8年下滑后,2025年頹勢未改。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全國白酒累計產量僅為159.7萬千升,同比下降7.6%,凸顯行業供給側的持續收縮。
在業績端,行業整體營收與利潤增速顯著放緩。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總營收為1963.04億,同比微增0.38%。需要指出的是,行業整體業績的微弱增長主要依賴于頭部酒企的支撐,這充分表明,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加劇,優勢資源與市場份額正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中小酒企生存空間被大幅擠壓。
《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的相關數據亦印證了這一點。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近60%的企業利潤有所減少,58.1%的企業反映渠道庫存壓力增大。同時,超過40%的經銷商和零售商表示面臨現金流壓力。這組數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前行業從生產到流通環節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渠道生態的健康度面臨嚴峻挑戰。
不止于此,價格倒掛問題依舊未能得到明顯改善。今年上半年,800-1500元價格帶產品倒掛最為嚴重,500-800元價格帶產品生存最為艱難。同期,市場的主銷價格帶由300-500元下沉至100-300元區間。這從側面反映出,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實際價值,性價比、質價比產品成為優選項,同時也意味著行業的價值中樞或面臨整體下移的嚴峻挑戰。
佳釀網點評:白酒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量價齊跌”正是這種調整的陣痛體現,背后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過往發展模式的強力糾偏。一方面,各大酒企必須徹底摒棄對“量價齊升”慣性思維的依賴,從根本上重構適應新消費趨勢的產品體系與價格體系;另一方面,渠道端也亟需重建良性生態,通過創新模式有效緩解渠道庫存積壓與資金周轉壓力,進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這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雖然痛苦,但卻是行業擠掉泡沫、優化結構、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它最終將引導資源向更具競爭力、更能創造真實價值的企業集中,進而推動白酒產業構建起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