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茅臺對外發布了“走進希臘、意大利、英國、法國、日本”五個新品共十款產品(每國兩款)。隔天,茅臺走進系列在i茅臺上演一秒售罄。
以茅臺為縮影,近幾個月五糧液、洋河、習酒、舍得酒業、水井坊、全興酒業、汾陽王酒業等多家酒企密集發布了新品,有的甚至還是企業戰略級產品。
這引起行業廣發討論。正方觀點認為,企業上市新品可以讓酒商順價銷售,是對主力產品做補充,有助于酒業早日渡過調整期;反方觀點認為,酒企瘋狂上新有悖于酒業大單品戰略,屬于犧牲長期價值換取短期利益。
在佳釀網看來,任何商業理論都有適用邊界,企業在不同時期需要運用不同方法應對行業變化。
十年一輪回,酒業在產品瘦身與上新反復糾葛
只要2025年未結束,酒業上新就不止。
5月27日,洋河推出三款“端午送禮佳釀”:夢之藍·殲20、夢之藍·中國火箭、夢之藍端午禮盒。
4月28日,五糧液以“宴飲、禮贈、收藏、口糧”四大場景為價值錨點推出多個新品,涵蓋五糧液主品牌、五糧液濃香酒品牌、五糧液進出口國際版產品。
3月23日,習酒正式對外發布知交酒。據悉,知交酒定位為“友趣生活品牌”,精神內核為“友趣生活,知交一下”。
在腰部企業中,3月23日,汾陽王酒業推出華樽清;3月24日,水井坊上新第一坊;春糖酒期間,全興酒業推出高端新品全興和潤與超高端產品國興;5月28日,李渡酒業推出李渡高粱1965......
佳釀網統計發現,2025年推出新品的企業數量多,既有頭部酒企,也有營收10億+的酒業新貴;新品類別豐富,不僅有文創產品,還包含企業戰略級標品;新品價格帶覆蓋面廣,從百元大眾酒到2000元+的超高端,囊括了多個主力價格帶。
另一方面,部分酒企松綁了開發產品。有酒商向佳釀網透露,有頭部名酒正陸續在各省放開核心大單品的特定條碼。
有二線名酒將打造定制開發品牌和產品集群,計劃未來幾年打造數十款銷售量過百噸的定制大單品,并開拓數十家運營商。
福建酒商趙慶(化名)表示:“不在開發,就在開發的路上。”
有觀點認為,2025年,酒企瘋狂上新,將改變行業固有格局。要知道如今酒業明星大單品的江湖地位,是酒業通過十年瘋狂產品瘦身換來的。
2014年,五糧液提出“1+5+N”的產品規劃,隔年清理掉15個總經銷品牌、近300個產品條碼。2017年,五糧液以第八代五糧液為核心打造 “1+3” 產品體系,再次砍掉189個系列酒品牌。
2015年,瀘州老窖明確除五大核心產品體系以外、凡帶“瀘州老窖”字樣產品徹底停產,后續總共清理整合掉近2000個條碼,才逐漸形成“雙品牌、三品系、大單品”的產品格局。
哪怕是茅臺,也從2017年開始產品瘦身,明確各子公司保留不超過10個品牌,每個品牌保留不超過10個條碼,到了2018年將子公司品牌數縮減至 5 個左右,產品總數控制在 50 個以內,改變了過去品牌雜亂、產品繁多、管理混亂的局面。
歷史就是一個圈,酒業近十年的發展,其實一直在產品上新與瘦身間徘徊。那么2025年,酒企想要擺脫困境,是應該瘋狂上新,還是堅持大單品策略?
不同時代,不同困局,不同理論方法
在不同時期,酒業遭遇的困境不同,運用的方法也就不同。
十年前,各大酒企之所以開啟瘋狂的產品瘦身,是因為行業經歷“酒業黃金十年”后,OEM大行其道,企業產品線過于臃腫。這造成眾多酒企旗下產品關聯性低、體系松散;品牌之間內耗嚴重,子品牌做大欺母,母品牌資產被嚴重透支。
站在消費者角度,當時白酒品牌辨識度低,產品形象難以很好滿足高端、次高端商務宴請需求。
砍掉枝系產品,集中資源打造少數幾個主力產品,就是挽救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聲譽。
2017年,瀘州老窖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在公開活動中表示,通過大膽做減法,讓品牌更聚焦,能夠匯聚企業內部的正能量,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實現利潤的高速增長。
2019年4月9日,五糧液在《關于清理下架和停止同質化產品銷售的通知》指出:“凡是同質化產品必須下架,停止銷售。”
五糧液與瀘州老窖通過產品瘦身,成功讓普五與國窖1573在2024年營收分別超越500億元級與200億元級大關。
然而,如今制約酒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變成產品動銷困難、渠道利潤微薄、酒商資金鏈緊張,需要廠商采取的方式也就不同。
有券商研究人員表示:“對于酒廠,份額與市占率始終是優先項;對于渠道,大單品無利可圖時,需向酒廠要利潤。這時自然要通過產品矩陣中的第二、三梯隊產品放量,讓渠道有利可圖。與其說是放水,不如說是供給側調控。”
四川酒商肖成(化名)認為,酒企上市新品是較為有效的途徑,放開貼牌是弱周期轉移庫存、增加流動性的重要措施。
我們要承認,有部分酒企單純通過新品招商去割經銷商韭菜,但是更多酒企在保持主線產品基本盤穩定的基礎上,依托打造差異化新品,讓經銷商能夠順價銷售,廠商合力探索快速度過酒業調整期的新路徑。
切記手拿錘子眼里都是釘子,理論也有能力邊界
統計學家喬治·博克斯表示:“所有的模型都是錯的,它們只在特定的尺度上成立,假如只用一個模型觀察世界,就會讓真理成為公式的犧牲品。”
這是酒業人士要銘記的一句話。任何理論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適用。哪怕是牛頓經典力學,其在微觀狀態、高速狀態、強引力狀態下也會失效。
在商業領域,切記手拿錘子眼里到處都是釘子。
以被廣泛運用的定位理論為例,其強調產品通過占領消費者心智,成為細分領域里的絕對王者,指出企業要在每個細分市場單獨打造品牌。
寶潔因為對定位理論的成功運用,成為世界級日化用品巨頭。目前,寶潔擁有約65 個核心品牌,覆蓋多個領域。光洗發水板塊,寶潔既有專注解決頭屑的海飛絲、主打柔順秀發的飄柔,也有定位修護的潘婷和強調造型與護發結合的沙宣。
但是,華為卻是定位理論的反面例子。其從路由器、通信基站,到手機、新能源汽車都用華為這個品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華為產品成為多個領域的實力選手,有的甚至是斷檔領先。
我們不能說,華為過去三十多年沒有按照定位理論發展,就不是中國最偉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在消費品行業,由于產品差異化不大,主要是依靠營銷驅動,客戶主要依靠品牌來做選擇,就需要一個清晰和差異化的品牌認知,也就是定位中所說的占領客戶的心智空間。
但在科技和創意行業里,由于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很大,消費者對技術、設計和性價比的感知更強烈,通過廣告來占領客戶的心智空間意義就不大,品牌認知更趨向于用戶感知體驗的綜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播口號。
佳釀網認為,任何商業理論的運用都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為前提,因此企業的經營邏輯首先大于品牌營銷邏輯。
在酒業,大單品戰略就是定位理論的充分利用。酒企將資源集中于“尖刀產品”,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以高頻次品牌曝光占領消費者心智。
對于消費者而言,明星大單品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是商務宴請、禮品饋贈的“硬通貨”。
但是,如今酒業在深度調整,人們在消費降級,價格倒掛、動銷困難、庫存積壓等問題影響著行業發展。這時候,大單品價格高度透明與渠道利潤微薄讓酒商經營舉步維艱,影響著酒業發展。
此外,隨著白酒消費人群新老交替,口味個性化、多元化,產品追求低度化、適口性、時尚性等消費需求已經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單一的大單品很難滿足這些細分需求。
行業的周期調整,會逼迫企業改變老舊的商業運作邏輯。
多產品、全價格帶是酒企打破困局的一種嘗試:通過梯次產品矩陣覆蓋多元消費場景,既能在存量市場中構筑防御體系,又能捕捉新興價格帶的市場紅利。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策略,在渠道碎片化、消費分層加劇的當下,為企業提供了更穩健的生存彈性。
佳釀網注意到,茅臺走進系列上線當天便一秒售罄、國窖1573低度版在部分北方市場大受歡迎,便是很好的證明。
在商業實戰的復雜變化中,找到核心本質,也是酒業發展的關鍵能力。面對噪音,酒企只有抓住核心,才能解決問題。
酒企經營運用哪種商業理論并不重要,關鍵是這么做有沒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