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應洞悉各個市場的消費者行為,理解其中的差異性和渠道結構。對于廠商和零售商而言,構建戶外戰略必將會有顯著的回報。”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表示:“品牌想要尋求市場的增量機會,就必須關注戶外消費市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滿足即時消費的需求是品牌面臨的新挑戰。成功的品牌必須專注重點戶外消費渠道,尋求建立品牌與重要消費場景的深度關聯。 ”
這個報告總體來講對我們有兩點啟發,一是現代渠道比如商超、便利店、新零售便利店開始興起,無人售貨店、無人售貨機開始普及,這讓我們的消費場景無處不在。另外一點跟國外同步并舉,比如咖啡廳、餐廳、酒店,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場景營銷的改變,在咖啡廳,可以咖啡+圖書、咖啡+家具、咖啡+服裝等等;酒店也可以變成賣場,餐廳也可以滿足一些便利性的需求。
從對行業的影響來看,我們要關注幾點:
1、戶外場景的多元化。不能說自己是做快消品的,就只布局便利店,做酒水的,就只布局餐飲、煙酒店渠道等等,你要根據你的產品特性,去布局多元化渠道。如果你是茶產業人員,可以進行時尚化、連鎖化探索,比如因味茶、喜茶等,可以進行新零售的布局,也可以增加產品購買便利性。
2、對于戶外產品消費的便利化、人性化。人們在戶外時,就是一個戶外消費的場景,你的產品能不能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讓產品便于攜帶更容易購買,可以劑量和規格更小一些,便于攜帶,也可以方便二次利用等等。
3、戶外推廣的交互化,F代是傳統推廣到內容推廣的過度階段,推廣場景要多元化,互聯網時代,圈層時代來臨,針對不同的場景要做不同的內容推廣、不同的信息推廣,這樣你的產品才能無處不在。
4、戶外消費定位生活方式化。你的產品會導致專業化的戶外產品的出現,比方說一些低度酒精飲料的場景化,我們看到江小白現在也在走這種生活方式的路線,小酒很適合戶外消費;銳澳等利口酒也適合戶外消費,一些低度的果露酒也適合場景化消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酒也適合場景化消費,等等。你的場景化和生活化的定位方式會倒推一些專業化或者窄眾化的產品和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