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嗅覺的產生可簡單地描述為:在口腔中,食物在被嚼碎的過程中隨著舌頭移動,當咀嚼者呼氣時,迫使空氣從肺部通過喉頭軟骨蓋進入口腔后部的咽中,在通過的空氣中混雜著涂粘在口腔內壁和舌根部的食物,以及被咀嚼物揮發出的溫暖潮濕的氣味,由于口腔閉合,這些攜帶氣味分子的空氣被壓入鼻腔后部,經由鼻孔呼出,鼻腔中的氣體渦流到達嗅神經元并對其產生刺激。
嗅覺靈敏度較高,嗅覺系統是整個身體中最敏感的分子探測器,能辨別分子中單個原子的細微差異。它還具有易適應、易疲勞特點。
沒有嗅覺參與的白酒鑒評是不完整的。嗅覺是對白酒的香氣進行鑒評。
將酒杯置于鼻下1~75px,頭略低,只對酒吸氣,辨別酒的香氣?奢p搖酒杯使香氣溢出,以增強嗅感。若是酒質相近,可采用以下方法辨別:一是用潔凈的紙條浸入酒中,使酒液吸在紙上,取出紙條放置8~10min后再嗅聞,可判斷放香濃淡和時間長短,還可判別有無邪雜味。二是將酒液滴幾滴于手心,然后握拳,從大拇指和食指縫隙嗅聞,可增加香氣揮發,利于辨別特殊香氣。三是將酒液滴幾滴于手心或手背,然后搓動雙手,使酒中香氣迅速揮發。四是將酒后空杯放置10~15min后嗅聞。
陳儲后的原酒,刺激鼻前嗅覺后呈現的是不同的香感(突出一種香氣),如:窖香、曲香、糧香、糟香、陳香、醬香、果香、花香、木香、蜜香等。而從一瓶好的成品酒我們能體會到揭蓋而來的飄香,斟酒滿杯的溢香,飲酒入口的醇香,落口的回香,飲后杯中的留香,它們是復合香,是酒體設計之功。而鼻后嗅覺則讓我們感受到白酒無窮的回味。
(4)味覺
西方哲學領域曾形成感官等級制,將視覺、聽覺視為高級感官,嗅、觸、味覺定為低級感官。他們認為低級感官太主觀、與身體聯系太緊密、對世界認識沒太大作用,被解釋為不過是愉快與自我放縱,因此在傳統上被賦予更少的哲學分量。后來又給感官引入了性別維度,將視覺、聽覺歸于男性的,觸覺、味覺、嗅覺歸于女性的。尤其是味覺受到更多詆毀。但現在看來這無疑是落后的,偏激的。因為飲食早已進入了藝術審美領域,味覺也是審美感官。
沒有味覺就談不上白酒鑒評。
簡單地講,味感產生過程就是可溶性呈味物質進入口腔后,在舌頭肌肉運動作用下與味蕾相接觸,刺激味蕾(味蕾的數量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味蕾一般由40~50個味覺細胞構成,大約10~14天更換1次)中的細胞并與受體結合,結合物產生的信號以脈沖形式通過神經系統傳至大腦,經分析后產生味感。
從味感物質刺激味蕾到感受滋味,時間僅需1.5~4毫秒,比視覺、聽覺、觸覺都要快,這是神經傳遞的結果,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蕾與面神經相通,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蕾與舌咽神經相通,軟腭、咽部的味蕾與迷走神經相通。而其他感覺的傳遞需要通過一系列次級化學反應來傳遞,較慢。
味覺有兩個重要功能特性。一是適應性,即在持續刺激的條件下反應的降低。二是混合物間的相互影響,即對不同味的混合物表現出部分抑制或相互掩蓋的趨勢。
不同地域對味覺的分類不同,而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只有酸、甜、苦、咸四種基本味覺。舌尖的茸狀乳頭對甜味和咸味敏感;舌兩邊的葉狀乳頭對酸味敏感;舌根部的輪狀(廓)乳頭對苦味敏感。而舌對味覺的貢獻因部位不同而有差異。舌尖占味覺60%左右,舌邊占30%左右,舌根占10%左右。
味覺主要對白酒滋味的鑒評。
酒液入口后(入口量一般1~2mL),使酒液接觸舌尖、舌邊,并平鋪于舌面和舌根部,全面接觸味蕾,然后在用舌鼓動口中酒液,使之充分接觸上顎、喉膜、頰膜進行全面辨味,仔細品評酒質的醇厚、豐滿、細膩、柔和、諧調及刺激性等,2~3秒后,將酒液咽下,然后使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檢查酒氣是否刺鼻及香氣濃淡,判斷酒的后味與回味。澀味可采用移動舌面,與口腔上下摩擦的方法來體會。
味覺需與鼻后嗅覺同時感知,才能體會到滋味。酒的滋味應有濃厚、淡薄、綿軟、辛辣、純凈和邪味之別,酒咽下后,又有回甜、苦辣之分。其滋味評價以綿柔、醇厚、爽凈、無異味、無強烈刺激性為上品。
原酒需要通過陳儲,去其燥、辣、爆、臭、邪,才能形成具有細膩、綿甜、柔和、醇厚、爽凈等特點,供酒體設計用。優質成品酒主要從酒的醇和、綿甜、圓潤、諧調、爽凈上去體現產品自然的幽雅、舒適、健康特質。這是勾調后各種香和味達到綜合平衡的結果。而酒體設計常利用對比、相乘、消殺、轉化等味覺作用,就是味與味的博弈。
(5)觸覺
觸覺是生物體感受本身特別是體表的機械接觸(接觸刺激)的感覺,是壓力與牽引力作用于觸覺感受器而引起的,主要通過手足、肌膚感知。
在工作中,我們常利用觸覺來認識酒:
1)70度左右的基酒:用手指搓捏酒液,手感清晰,塞手感強,能清楚地感覺到手指的紋路。就像手洗得非常干凈,用食指和拇指相互搓捏的那種感覺。
2)60度左右的基酒:較70度左右基酒的手感清晰度和塞手感差,能清楚地感覺到手指的紋路,但有細膩、柔滑感。就好像皮膚上披了一層薄薄的細沙,那樣輕盈柔滑。
3)固形物含量較高的成品酒外觀表現為:整個酒液看起來有粘稠感,酒花均勻、細膩,較同酒度的酒花散得慢,且手感細膩、柔滑。
4)仔細觀察20噸儲罐酒液:
高檔酒:略顯微黃或無色,酒體亮并且放光,輕微攪動略有粘稠感,灌子灌口的酒氣幽雅、細膩。沾在皮膚上,酒香保留時間較長。手指捻動,細膩、柔滑、有稠感。喝上一口,會感到酒體是抱團的、不發散。
低檔酒:略呈翠青色,酒體反光性較強,灌子灌口的酒氣是較單一的酯香,手感欠細膩、欠柔滑,較粗糙,酒體分散。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們可以利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感知白酒的性質:通過視覺感知酒的色澤、狀態、掛杯性;通過聽聲音可以辨出酒的清濁、新老;通過口味觸覺感知酒的粘稠、綿柔、爽滑等;通過手捏、搓等觸覺感知酒度、純固態發酵比例及質量檔次。但其風味受環境、健康、心理、習慣、嗜好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二】超感官知覺
據了解人類還存在超感官知覺,如第六感、第七感、第八感等。
五感感知食品的物質屬性,是物質享受。而第六感、七感、八感是將食品感知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
白酒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生命活水,快樂源泉”就是對白酒物質與精神屬性的最好詮釋。白酒“五官九覺”鑒評是一種審美飲酒,要求我們以一種講究的方式去運用審美感官,鑒賞地、關注地喝下,它不僅是一場無與倫比的感官盛宴,更是一次精神享受。它除了能引起五覺,也容易觸發超感官知覺。
(1)心覺
第六感,即心覺,能在一剎那間,直接而敏銳地把握事物的性質。廣義的第六感包含直覺、訣竅、心靈感應、靈感等。
總結訣竅,依靠心覺瞬間確定白酒的香型:
“靈感”在白酒中的應用:
好酒,不會使人昏醉、頭痛,讓人醉中有醒,醒中有醉,似醉非醉,已沒有酒的任何刺激感了,只感覺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溫暖而滋潤,回味余香縈繞;感覺行走時輕飄飄的,有種成仙的感覺,但步伐卻是飄中有穩,并不會左右搖擺不定;但意識卻是清醒的,此刻曝出人的內心世界,喚醒了內心深藏的激情,這時人們拋開束縛,極其容易觸發靈感(屬于第六感)。事實上,酒頻頻作為“靈感”的催化劑,文人墨客常常也只有在酒后才能留下名垂千古的佳作。
(2)時覺、空覺
第七感也叫時覺。時間覺屬于生物鐘的范疇,但它多數是后天形成的,存在個體差異。例如:詢問旁邊的人:“現在幾點了?”在沒有表的前提下,回答與鐘表吻合或非常接近的這個人的時間感覺應是最好的。
第八感,即空覺。例如:雜技演員常在高空走鋼絲,這時他的空間位置覺就會出現,以幫助他維持身體的平衡。
白酒是我國傳統飲品,對于人類的意義遠遠不止是滿足口腹之欲,它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品嘗美酒,品味藝術,享受生活,是從文化開始的。宏觀酒文化是行業性的,是中國白酒的共性特征,是在長期的文化活動、商業活動、政治活動及人民生活中逐漸積累形成的,這些共性特征受地點、時間、喜好、環境、自身素質、心情等影響,有著不同的表現和演繹,形成了多樣性微觀白酒文化。中國白酒品牌幾乎都有自己的微觀文化個性訴求,比如,茅臺酒,國酒文化;五糧液,王者文化;五糧窖齡酒,窖齡文化;洋河酒,夢想文化;舍得酒,智慧文化;劍南春,盛唐文化;今世緣,緣分文化;酒鬼酒,鬼怪文化;伊力特,邊疆文化;稻花香,農田文化等。我們在品味白酒的同時,就是在感受歷史、文化。而它們往往可以觸發“五官九覺”中的時覺、空覺。
品鑒一杯足年足份的窖齡酒,把玩著酒杯,品一小口,確定酒的時間刻度,感覺自己掙脫了時空限制,置身于那段被收藏的時光,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這時白酒就喚起了我們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這些超感官知覺是對白酒之“氣”進行感悟,但它們受心理、地點、環境、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三】意覺
意覺,也是綜合感覺,是對上述八種感覺的綜合反映,是物質和精神的整體寫照。意覺是對白酒之“神”的總結。
我們在許多的白酒鑒評中證明了不辣嘴,不刺喉,不口干,不上頭,醉得慢,醒得快的“香氣幽雅、口感舒適、有益健康”的酒體,與其相應的微觀酒文化產生碰撞并升華,就會讓人獲得“清心舒暢、心曠神怡、自然唯美”的精神享受,愉悅了感官的同時,也問候了精神。
自然發酵的中國白酒是“天、地、人”共釀的瓊漿。“五官九覺”鑒評易受自身與外界影響,比如:性格(五行)、素質(臟、腑、體、竅)、喜好(色、臭、味)、心情(志);時間(季節)、地點(方位)、環境(氣候、音)。因此,要真切感受中國白酒的“精、氣、神”,需要用心用情,將有形品酒化為無形,用心靈去口味酒的精魂,去觸吻飄渺于酒內在的生命,讓靈與靈交融,做到心中有酒,酒化形于神。
在享用食品時,若是能全面運用五官九覺細嚼慢咽,將是對食品價值的一大提升。事實上,在很多吃喝活動中,人們常常只是用到了五種感官知覺,這恰恰是大大低估了食品的價值,因為我們只是體會到食物的飽腹食用價值,而忽略了食用過程帶來的精神價值享受。在這種胡吃海喝中,我們不可能對食品實現最大限度的享受。飲酒也是如此!
中國人飲酒的習慣和外國人不太一樣,我們更喜歡豪飲,但是更多的外國人覺得喝酒是一個細品慢斟的過程。他們這種文明理性飲酒過程就是將我們的感覺用到極致,擁有著物質與精神雙重享受。
理性飲酒、科學飲酒才能成就飲好酒、品鑒酒文化的時尚。向受眾傳達文明理性飲酒原則,這對于社會和企業來說都是具有可持續性的!白酒的“五官九覺”鑒評,是審美飲酒,實質是一種文明理性飲酒,可讓消費者在飲酒中,通過五官,喚起五覺以及心覺、時覺、空覺、意覺等,擁有多重體驗,愉悅地感受白酒帶來的物質與精神雙重享受,領悟白酒的“精、氣、神”,促使消費者可持續地享用我們的白酒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