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邁入十五五的承上啟下之年,在這個特殊年份,面對復雜的外部市場環境影響,各大白酒產區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合理的規劃來提高自身競爭力,無疑值得關注。
畢竟,在縮量競爭時代,可供各個產區和酒企瓜分的新增份額越來越少,而一個科學合理的產區規劃,能夠讓產區及酒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強的發展活力。
近期,遵義、宜賓、瀘州、汾陽、宿遷等白酒名優產區的2025年發展規劃已相繼出爐。綜合各產區發展規劃來看,它們在立足自身優勢的同時,也為新一年行業的整體發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在這些規劃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行業新動向及破局市場的路徑呢?
產銷銜接,從注重規模向高效率進階
據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實現產量414.5萬千升,同比下降1.8%。拉長時間線來看,這是自2016年以來,白酒產量連續8年下降。盡管如此,但客觀地說,白酒產能仍然過剩,尤其是傳導到市場端,在供需失衡、消費不足的影響下,導致整個行業依舊處于去庫存、價格倒掛的發展周期。
而在此背景下,各大白酒產區正主動從“擴產能”轉向“優結構”轉變,以期推動行業保持良性的發展步伐。比如遵義市人民政府在近期印發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2025年在推進一批酒企技改擴能的同時,將圍繞“以銷促產”,研究制定支持白酒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大重點酒企扶持力度,抓好白酒產銷銜接。
眾所周知,“以銷促產”的實質是,通過銷售情況驅動生產優化。而遵義這一發展規劃不言而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生產節奏,如此既可以減少庫存積壓,避免資源浪費,同時也可以提升酒企的資金周轉效率,從而助力酒企尤其是域內中小酒企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軌跡。
從“擴產能”向“擴產能與拓市場并重”,這是瀘州產區2025年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在日前召開的瀘州市白酒產業鏈2025年第一次工作推進會上,瀘州市方面強調,2025年在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同時,將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不斷盤活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并堅定不移的促消費、拓市場,推動線上線下多元化市場拓展,幫助企業抓訂單、增效益。
古藺產區則提出,2025年將從重項目、重產能到傳播產區、開拓市場、促進營銷兩手并舉的發展規劃;诖,在品質升級、營銷變革、資源整合三個維度,古藺產區制定了“12+1+10+5+50”的系統性方案,其中重點強調,今年將開展酒業進高速沿線、進服務區、進景區、進酒店、進城市活動,實現“人—貨—場”精準匹配。
可以看出,瀘州及古藺產區的發展規劃,不僅是在一個維度加強白酒產銷銜接,同時更是針對行業周期、市場變化和消費趨勢的系統性布局。而這背后,其實質也是希望通過“質效雙升”實現產區及酒企的可持續發展。
顯然,當白酒產能擴張觸及天花板,以及面對當前行業調整和消費轉型的雙重影響下,名優產區相關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更加務實,并在頂層設計上更加注重從規模競爭向高效率發展轉變。
同時,這種發展戰略的調整,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產區政府對經濟指標增長與產業實際下行之間的矛盾,尤其是產銷銜接的發展策略或許也將成為行業階段性發展的一個特征。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相關政策及措施能夠精準直達“最后一公里”,并高效落地。
拓展新消費場景,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
除了各產區主動從注重規模向高效率轉變外,通過重構新型的消費場景,從而讓行業在縮量時代開拓新的增量市場,是名優產區在2025年發展規劃的另一大亮點。
宜賓市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5年將圍繞“大中小、上下游、酒文旅”一體化發展路徑,抓好中國白酒文化圣地等酒文旅項目建設。顯而易見,此舉旨在借助酒旅融合發展,從而提升宜賓作為“中國五糧濃香白酒核心產區”的品牌力和美譽度。
宿遷產區同樣將酒旅融合發展作為2025年的工作重點。根據宿遷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一方面推動洋河酒廠文化旅游區創建5A級景區,并在今年驗收考評;二是實施“酒都核心區+區域性特色酒莊”聯動戰略,提升“中國酒都”影響力。
而醬酒核心產區遵義市則提出,2025年將大力度推動“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將提質改造星級特色酒莊15個,打造美食美酒街區2條、酒旅融合景區2個,規范提升白酒體驗店6個?梢姡嫿“白酒+”消費新模式正在成為遵義產區向前發展的重要抓手。
實施“汾清天下全國行2.0版”計劃,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杏花村汾酒專業鎮體驗店”,這是汾陽產區在2025年的重要發展規劃。其中,體驗店將以獨具汾陽特色的“城市會客廳”形式出現,即體驗店是集汾陽美食與汾陽美酒于一體的展示平臺。無疑,這種“城市會客廳”模式不僅將會成為展示汾陽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窗口,也將有利于讓更多人了解甚至是愛上汾陽美酒。
客觀地說,上述名優產區的發展規劃,無一例外,均試圖通過白酒與其它現代生活元素相融合,以期構建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以及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在業界專家看來,未來各大白酒產區、各大白酒企業之間的競爭,除了比拼體量規模、增速高低外,對于新消費場景拓展的廣度、深度,也將會成為衡量它們是否具有更高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
事實上,這種促進白酒從“交易型消費”向“體驗型消費”的新消費場景拓展,既是名優產區及名優酒企精準捕捉市場新消費偏好的具體體現,也是白酒突破傳統消費場景局限的戰略選擇,更是行業破局市場謀求增量的重要路徑。而這背后,本質上是借助新場景傳遞出的文化內涵與生活方式,推動白酒行業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從而在重構白酒價值表達體系的同時,也將延伸和提升白酒的整體價值鏈。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此前所言,“白酒正在進入品文化、品價值、品生活方式的酒業消費3.0時代,這不僅是一個‘以品質為前提,以文化為基礎,以創造力為核心’的創意時代,也是整個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期,將會帶動整個產業鏈全面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行業調整中,白酒產區呈現出分化發展態勢。比如汾陽產區在汾酒引領及清香起勢下,整個產區的市場份額得到了穩步提升。而有的產區則因為頭部酒企的失速,發展步伐明顯放緩,比如宿遷產區等。
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白酒產區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的白熱化,究竟哪個產區的前瞻性規劃可以助推產區發展更進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