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局官網近日發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相比于2023年,全國結婚登記數減少了157.4萬對,下降了約20.5%;離婚登記數則增加了2.8萬對,上升了約1.1%。
從歷年數據看,自2014年開始,全國結婚登記數已經持續下跌多年,直到2023年有所回升,但2024年再次觸底,創下10年新低。這不僅是數字的銳減,更折射出中國社會深層次的結構性變革,也使與之密切相關的婚宴市場、母嬰市場、酒水市場等,普遍承受著較大壓力與挑戰。
其中,白酒作為婚宴中的重頭戲,受到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的。這種沖擊不僅體現在銷量層面,更是正在顛覆白酒產業的底層邏輯:婚宴市場已經不再是躺著就能收割的流量池,而是正在成為檢驗白酒企業應變能力的試金石。
酒企不得不直面的殘酷現實
盡管不少人分析,去年結婚登記數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民間“無春年”“寡婦年”等迷信思想的影響,并預測今年結婚人數會有所回升,但短期波動難掩中長期趨勢,隨著我國適婚人口基數的縮減、婚育觀念的轉變,結婚人數下降在中長期內具有較強趨勢慣性。
根據七普統計年鑒,80后、90后、00后群體人數規模分別為2.15億、1.78億、1.55億,呈現遞減趨勢,適婚人群不斷減少,且平均初婚年齡從2010年的24.89歲推遲至2020年28.67歲,晚婚正在成為普遍現象。
從消費人群看,去年我國減少了157.4萬對結婚人口,也意味著去年減少了至少300萬場婚宴。
同時,從2023年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飲浪費工作的通知》以后,各地的風俗理念均在迅速演變和進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舉辦極簡婚禮、旅行婚禮、集體婚禮,甚至選擇不辦婚禮,這進一步收縮了婚宴用酒的需求。
從消費金額看,隨著各地有關“制止婚宴餐飲浪費”更加細化的政策出臺,消費者在婚宴酒水上的預算也在不斷削減。
例如,山東菏澤市一縣要求:農村喜宴每桌不超過460元,城區每桌不超過660元,每桌不超過2瓶酒水,農村每瓶酒不超過60元,城區每瓶酒不超過100元;河北衡水市各縣區對婚宴所用煙酒的價格進行嚴格規定,其中一個村要求:婚慶每桌價格不超過400元,每桌用酒總價限100元以內;河南周口市一地要求,喜宴總數原則上不超過15桌(10人/桌),每桌標準不超過300元,不使用高檔煙酒等。
從消費喜好看,更為年輕的一代對酒桌文化普遍有著不適和反感,當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時,不再選擇傳統的敬酒方式,而是定制“個性化”婚宴,選擇以咖啡、奶茶等新茶飲產品取代傳統酒水,主打一個“節約、實惠又有新意”。
從去年開始,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新婚夫婦開始分享舉行“奶茶婚禮”的內容和經驗,相關視頻和圖文獲得了大量的關注、點贊和評論。新中式茶飲品牌霸王茶姬也于去年上半年在部分省份的門店推出“婚禮計劃招募”活動。
以上現象反映出,當前白酒企業在婚宴市場中,面臨的不僅僅是傳統場景的消逝,更是價值體系的顛覆性挑戰。如何以全新的邏輯重做婚宴市場,成為酒企們實現破局的關鍵。
如何在變革中應對挑戰?
宴席白酒市場向來是酒企的必爭之地。中金公司發布研報表示,2022年,宴席白酒市場容量達2300億元至2500億元,占白酒行業總收入的40%左右。其中,婚宴占宴席市場50%以上。
隨著從2024年的“無春年”切換到今年的“雙春年”,婚宴白酒市場有望實現“回春潮”!督Y婚產業觀察》調研數據顯示,2025年各地婚禮宴會酒店的婚宴預定量有所增長,五一、國慶等熱門檔期已經出現了預定熱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婚宴場次增加,但目前渠道端尚未感受到明顯的婚宴用酒需求提升,且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更實惠的產品,不少經銷商和終端商表示,要持謹慎樂觀態度。
回看各大酒企近些年在宴席市場中的表現,不難發現,婚宴市場始終是酒企們看重且無法放棄的戰略要地,除了不斷推出符合婚宴喜慶氛圍的產品外,各大酒企在服務和營銷上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例如,五糧液不僅定位“喜酒”推出次高端白酒五梁紅、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高端婚宴專屬產品“五糧液·緣定晶生”等,還連續多年冠名中國國際西湖情玫瑰婚典,與婚宴場景強綁定。
今世緣以“緣”文化為指引,始終深耕婚宴市場,不僅以“今世有緣 相伴永遠”的價值主張多次冠名交友相親會,還于去年承辦了以“今世緣起,情定秦淮”為主題的2024秦淮情今世緣婚戀季,并在江蘇的婚宴市場,由國緣V6開啟“V愛新西蘭 舒適新旅程”營銷活動,強勢站穩江蘇婚宴市場“王者位”。
水井坊針對婚宴用酒,細分出訂婚、婚禮與回門三種場景,分別對應水井坊·井臺、水井坊·珍藏系列(龍鳳)、水井坊·臻釀八號,通過更加細分精準的營銷手段促進宴席消費。
在以往的傳統婚宴場景中,白酒往往扮演著三重角色,即家族實力的象征符號、社交關系的潤滑劑、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然而隨著Z世代開始步入婚姻殿堂,他們將婚宴視為“兩個人的儀式”而非“全家族的表演”,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更加重視自我的感受、個性化表達以及實用主義,因此白酒的社交貨幣屬性和剛性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解。
對此,白酒也應轉變思路,將消費場景從“一桌兩瓶”的剛性需求,延伸至“一人一故事”的情感連接。同時,構建新的文化語言體系,無限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追求與喜好,使一瓶酒不再只是宴席上的擺設,而是承載著個體生命故事的情感容器,進而使喝白酒從“傳統規訓”轉變為“文化共創”。
除了以全新邏輯在婚宴市場中重構屬于自己的價值坐標系外,在喜宴市場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機會口?
一是升學宴。據教育部數據,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預計今年將突破1400萬人,基于2007年~2016年的出生率推算,未來近十年內升學宴市場廣闊,有望成為行業新的引擎力。相對應的,謝師宴、畢業宴等也將迎來更大的增長空間。
二是生日宴。一方面,隨著80、90后乃至00初的消費群體為人父母,對于孩子越來越精細化養育,對于孩子的生日也愈發重視,樂于給予孩子儀式感和情緒價值,尤其在一些重要節點上,比如滿月、百天、成人禮、整數生日等;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不斷深化發展,6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億,壽宴市場潛力巨大。
近些年,今世緣從聚焦婚喜宴場景轉向覆蓋“緣聚時刻”的多元消費場景,將品牌與消費者的人生重要時刻進行捆綁,深化情感鏈接;
紅花郎獨家冠名首檔中國喜事民俗融媒紀實節目《紅花郎·中華喜宴》,將婚宴、寶寶宴、壽宴等喜慶節日的儀式感與濃厚的民俗文化內化為品牌的重要符號,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水井坊以“升學宴”為抓手,“加倍下注”臻釀八號產品,進一步平衡業績目標和品牌建設;
仰韶針對婚宴、壽宴和滿月宴等三大宴席市場,通過培育行業意見領袖和品牌造勢來強化消費者培育,擴大了品牌在河南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無疑,當前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及個性化追求使消費場景愈發碎片化,同時消費決策權正在從渠道商向消費者歷史性轉移,這將更加考驗酒企的洞察能力、布局能力和應變能力。
可以說,當婚宴市場萎縮撕開傳統消費結構的裂縫時,真正的變革才剛剛開始。這場變革的本質,是從依賴人口紅利的規模擴張,轉向基于價值創新的持續生長。唯有那些真正理解并創造價值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迷霧,續寫千年酒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