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飯局,三四瓶酒的消耗量在很多商務宴請中較為常見,但茅臺公司的上述決策不僅堵住了不正當囤積,也堵住了團購中的大單需求。企業消費需求如果也要在茅臺公司去年9月以來強推的線上平臺上填滿,那么一次兩瓶的限制,企業請客還得提前存酒,且不算真實的消費者能否拼得過用軟件搶酒的“非正規軍”,真實的消費者該往何處購酒?
河南一上市公司的采購人員在去年年底時對我說過,為了買年底公司宴請用的茅臺酒,從公司老板到她都是煞費苦心托關系。
上述的茅臺云商平臺則被認為是目前價格仍未失守的陣地,也因此吸引了眾多“非正規軍”炒酒客不擇手段以此作為游戲的潤土。其中邏輯在于,他們可以在線上以紅線價格搶到低于市面價格的飛天茅臺,再以更高一些價格出手或直接囤積以攫取利益。而炒酒客們的“專業裝備也武裝到了牙齒”,可以監測不定期在線上放量的飛天茅臺,并對一些經銷商們何時來貨、何時上線的動向了如指掌。
在調查中,我還頗為意外地發現,一些經銷商和茅臺內部子公司人士也是搶奪線上茅臺酒的參與者,他們通常讓旗下員工、親屬,甚至黃牛作為行為人來實現左手倒右手。
“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是我在跟蹤報道中感受頗深的一句話。包括一些經銷商甚至茅臺子公司內部人士在內的炒酒客們在灰色地帶中收獲利益,他們得意于茅臺酒的如此好賣,卻也焦慮于失控的價格會招來相關部門的監管;他們沉迷于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也擔心著真實消費者流失導致的低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