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舉辦的一項貿易大會上,一位葡萄與葡萄酒行業的研究人士列舉了中國的9大葡萄酒地區,分別為東北、河北昌黎、膠東半島、河北懷涿盆地、山西清徐、新疆、甘肅武威、寧夏賀蘭山東部以及西南地區,其中又以新疆、山東和河北最為主要。由于氣候土壤各有千秋,九個產區的葡萄表現也獨具風格。
1、膠東半島產區
膠東半島屬渤海灣半濕潤區,雨量充沛,傳統產區主要分布在蓬萊、龍口和福山等縣市。其中煙臺是我國近代葡萄酒工業的發祥地。我國第一個葡萄酒釀造的民族企業張裕就是誕生于此。
2、河北昌黎產區
河北昌黎的葡萄種植面積為300,000畝(20,000公頃),其中有三分之一為釀酒葡萄,每年的葡萄酒產量可突破70,000噸。昌黎有三百多年的葡萄栽培歷史,素有“花果之鄉”美稱的昌黎,特別適宜“赤霞珠”等釀酒葡萄的栽培。早在80年代初,昌黎縣就被國家輕工業部定點為引種國際優質干紅葡萄并研制開發高檔干紅葡萄酒基地,并由輕工業部發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其昌主持開發研制出中國第一瓶高檔干紅葡萄酒。
3、河北懷涿產區
懷涿盆地又被稱之為“沙城”,位于長城以北,北京的西北處,包括宣化、涿鹿、懷來,是我國歷史悠久且規模最大的葡萄及葡萄酒產區之一。懷涿盆地有著8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為70,000畝,每年的葡萄酒產量為40,000噸。
4、東北產區
包括北緯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這里冬季嚴寒,溫度在-30℃~40℃,年活動積溫為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為黑鈣土,較肥沃。在冬季寒冷的氣候條件下,歐洲種葡萄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因抗寒力極強,已成為這里栽培的主要品種。
5、寧夏產區
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年輕產區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以賀蘭山東麓優質釀酒葡萄為原料的葡萄酒釀造業迅速崛起。引進法國、意大利、荷蘭先進的一流生產設備,形成年產5萬噸葡萄酒的生產能力,每年葡萄酒產量為40000噸。,產值4億元。葡萄酒產業被列入寧夏國民經濟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已經建成高標準種植基地7萬畝,占全國總面積72萬畝的9.7%,
6、新疆產區
包括低于海平面300米的吐魯番盆地的鄯善、紅柳河,這里四面環山,熱風頻繁,夏季溫度極高,達45℃以上,年活動積溫5319℃;雨量稀少,全年僅有16.4mm。這里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和制干基地。該地的新天國際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是近年來葡萄酒業一只強大的生力軍,擁有15萬畝的葡萄園 “樓蘭”、“新天”、“西域”、“尼雅”等葡萄酒品牌已經成為西部酒業的主打產品。
7、甘肅武威產區
武威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葡萄種植區分布在民勤縣,武威市和古浪縣北部的沙漠沿線區,正好處于北緯30-40度世界種植葡萄的“黃金”地帶,被稱之為“中國的波爾多”。近年來,隨著國家葡萄產業的發展和西移,甘肅省把武威葡萄基地建設列為“再造河西”農業產業化項目之一,從1998年以來,連片開發葡萄3.7萬畝。武威市葡萄基地建設發展至今,累計定植面積已達8.4萬畝,其中,釀酒葡萄占8.12萬畝。
8、西南產區
包括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彌勒、東川、永仁和攀枝花,土壤多為紅壤和棕壤。氣候復雜和多樣,其中適合葡萄酒生產的區域為干旱河谷或峽谷。這里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時,適合釀酒葡萄的生長和成熟。利用旱季這一獨特小氣候的自然優勢栽培歐亞種葡萄,已成為西南葡萄栽培的一大特色。
9、山西清徐產區
包括汾陽,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區,這里氣候溫涼,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葡萄栽培在山區,著色極深。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為800-900米,種植了霞多麗、赤霞珠、梅鹿輒等國際名種,葡萄成熟時,糖度都超過20%,酸度達到0.6%,葡萄酒質量極佳。山西清徐不僅是中國最早種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地方之一,素有“葡萄之鄉”美稱,民間流傳著“清源有葡萄,相傳自漢朝”的說法。
以上9個產地是經歷了幾十年發展才逐步形成的,它構筑了21世紀我國釀酒葡萄產地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