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勃艮第是“地球上最復雜難懂的葡萄酒產地”,其實勃艮第葡萄酒想要入門,并沒有那么困難。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為你帶來全面詳盡的勃艮第初級指南。
位于法國中部地區的勃艮第(Burgundy)是公認的全世界最好的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酒產區。雖然面積不大,產量也僅占全法國的3%,但其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卻毋庸置疑,無數葡萄酒愛好者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其風采。84個法定產區(Appellations d’Origine Controlee,簡稱AOC)、逾3,000個獨立生產商以及數不盡的單一葡萄園,讓這個小而精的產區成為“地球上最復雜難懂的葡萄酒產地”。但其實,對于大部分酒迷們來說,了解勃艮第,只要知道下面這些知識點就夠了。
風土:既復雜也簡單
作為“風土(Terroir)”這一概念的發源地,勃艮第對土地的重視無需多言。這里紛繁復雜的克里瑪(Climat)和略地(lieux-dits)是對風土的終極表達,塑造了該產區葡萄酒無與倫比的個性和口感。要弄清楚克里瑪和略地,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在對于普通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只需要知道這里最重要的一種土質就好。約2億年前,勃艮第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桑田,經過多次變遷,終于在約3千萬年形成了如今的勃艮第產區。這段歷史給產區帶來了富含海洋生物化石的石灰質土壤,賦予了勃艮第葡萄酒標志性的礦物風味。
分級:以地為王
對風土的重視使勃艮第“以地為本”,制定了有別于波爾多(Bordeaux)的分級制度。在勃艮第,土地被分為4個等級,即大區級(Regionale)、村莊級(Village)、一級園(Premier Cru)和特級園(Grand Cru)。
大區級是勃艮第分級制度中最基礎的等級,這里共有7個大區級AOC,其產量約占勃艮第年總產量的52%。勃艮第大區級葡萄酒是探索勃艮第的入門之選,其酒新鮮、輕盈且頗具活力,適合日常小酌,或作為開胃酒飲用。
村莊級是勃艮第分級中的第二級,這一級別的釀酒葡萄采自單個被劃定的釀酒村,其葡萄酒酒標上會標注村莊名,如夏布利(Chablis)、波瑪(Pommard)和夜圣喬治(Nuits-Saint-Georges)等,如果葡萄采自某個未列入更高分級的單一葡萄園,則園名也可能出現在酒標上。整個勃艮第共有44個村莊級AOC,其葡萄酒產量約占勃艮第年總產量的37%。從這一級別開始,我們已經能夠初窺勃艮第風土的多樣性。
一級園地塊也被稱為克里瑪,是產酒村中被單獨劃定的地塊。勃艮第的酒農們可以選擇僅使用某一個一級園的葡萄來釀酒,這種情況下,酒標上通常會標注村名和葡萄園名,如蘇格(沃恩-羅曼尼一級園)(Les Suchots, Vosne-Romanee Premier Cru)。當然,酒農也可以選擇將多個一級園的葡萄混在一起釀酒,這種情況下,酒標上就只會出現村莊名和“Premier Cru”或“1er Cru”字樣。勃艮第有600多個一級園,其產量僅占勃艮第年總產量的10%。
處于勃艮第分級制度最頂端的便是特級園,這里共有33個特級園,分別位于夏布利、夜丘(Cote de Nuits)和伯恩丘(Cote de Beaune),這些特級園出產的葡萄酒是黑皮諾和霞多麗葡萄酒中的典范,其復雜、獨一無二,且適宜陳年。到了這一級別,酒標上已經不會出現村莊名了,僅有園名和“Grand Cru”字樣會印在酒標上,葡萄酒產量僅占勃艮第年總產量的1%左右。
品種:二紅二白
勃艮第風土復雜,但品種卻很簡單,最主要的兩個品種便是黑皮諾和霞多麗,二者的種植面積超過了整個勃艮第種植總面積的80%,此外還有少量的佳美(Gamay)和阿里高特(Aligote)。上述4個便是勃艮第最常見的葡萄品種,除此之外,在當地某些葡萄園中還能發現如凱撒(Cesar)、勃艮第香瓜(Melon de Bourgogne)等古老的本地品種。
霞多麗葡萄占勃艮第種植總面積的48%,由于緯度跨度大,可塑性強的霞多麗在勃艮第展現出了十分多變的風格,從清瘦高酸的夏布利霞多麗到復雜迷人的金丘霞多麗,再到飽滿成熟的馬貢(Maconnais)霞多麗,全面詮釋了霞多麗的變化多端。以“挑剔”出名的黑皮諾在勃艮第的種植同樣十分廣泛,占總面積的34%。經典的勃艮第黑皮諾年輕時含有精致的紅色水果香氣,陳年后會演化出泥土、野味和蘑菇的氣息。佳美作為博若萊(Beaujolais)最主要品種,在勃艮第不太受重視,通常用于馬貢地區釀制單一品種葡萄酒,或者用來與其他葡萄混合釀制勃艮第起泡酒(Cremant de Bourgogne)。阿里高特在勃艮第的境遇和佳美相差無幾,種植在不適合黑皮諾或霞多麗的土地上,僅用于釀制大區級葡萄酒或起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