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葡萄酒是呈綠色的,這有典籍記載。虞儔《漢老弟寄和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韻絕句因和之》記載,“照坐雕盤花一簇,滿甕葡萄酒新綠”;程俱《哦詩夜坐,缾罍久空無以自勞,寄吳興趙司錄江兵曹》 :相逢倘有蒲萄淥,肯向西涼博一州;姚勉《滿江紅·壽鄧法》:笑把九霞鸞鳳斝,滿斟七寶蒲萄醁。
宋代的葡萄酒釀制,創造出葡萄+谷物的特殊方法。朱翼中《北山酒經》記載:“酸米入甑,蒸起,上用杏仁五兩,蒲萄二斤半,與杏仁同於砂盆內一處,用熟漿三斗,逐旋研盡為度,以生絹濾過。其三斗熟漿潑飯軟蓋,良久,出飯攤於案上,依常法候溫入曲捜拌。” 這是一種米酒與葡萄酒合釀的做法,應是宋人的發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過去中原人品評葡萄酒,會按傳統慣例,垂意涼州所醞。到了北宋之初,西夏凸起,隔斷關隴通道,涼州與中原失之交臂,于是,內地人士開始崇尚自己醞釀的葡萄酒。
劉敞在《蒲萄》一詩這樣表述:“蒲萄本自涼州域,漢使移根植中國。涼州路絕無遺民,蒲萄更為中國珍。九月肅霜初熟時,寶璫碌碌珠累累。凍如玉醴甘如飴,江南萍實聊等夷。漢時曾用酒一斛,便能用得涼州牧。漢薄涼州絕可怪,今看涼州若天外。”
方岳《記客語》也有類似的訴說:“蒲萄斗酒自堪醉,何用苦博西涼州?使我堆錢一百屋,醉倒春風不掉頭。”盡管涼州遠隔,酒香難覓,但內地葡萄酒產量的增加,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缺憾。
宋人也常高歌葡萄酒,李新《分蒲萄遺蘇必強》:珠釀舊瓊液,煙勻秋露漙。初分馬乳碧,聊別水晶寒。黃庭堅《景珍太博見示舊唱和蒲萄詩因而次韻》:宮女揀枝模錦繡,論師持味比醍醐。欲收百斛供春釀,放出聲名壓酪奴。洪適《蒲萄》:虺蔓奮長須,累累明月珠。休傳釀酒法,萬一誤分符。郭祥正《醉歌行》:不如且買葡萄醅,攜壺挈榼閑往來。日月大醉春風臺,何用感慨生悲哀。
元朝:葡萄酒最輝煌的時代,舉國來暢飲
元朝應是葡萄酒最輝煌的時代。自漢代以來,西域葡萄酒傳入中國,幸運的人已能品嘗外來酒種的美妙滋味。唐朝人學會了自釀葡萄酒,又讓更多的人能夠享用這種美酒。
然而,在漫長的時光里,中國葡萄酒的飲用量并不多,只是到了領域廣袤的元王朝,方才在全國范圍內刮起葡萄酒之風,最終讓這個酒種矗立于華夏酒界,并在歷史長河中閃耀出最輝煌的光澤。
蒙古人最早喝的葡萄酒大都來自西域和中亞地區,這是他們向西擴展的一項意外收獲。當蒙古鐵騎踏上西域及歐洲之路,那里出產的葡萄酒頓時讓勇猛的騎手萌生醉意,蒙古人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酒文化。
元朝的貢路暢通,所以全世界的葡萄酒可以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揭傒斯《溫日觀葡萄》記載:西域常年醞上供,濃香厚味革囊封。五云閣里玻璃碗,曾拜君恩侍九重。許有壬《謝賀右丞寄葡萄酒》也提到 :幾年西域蓄清醇,萬里鴟夷貢紫宸。仙露甘分紅玉液,天風香透白衣塵。
從工藝方面看,元朝西域葡萄酒的釀制采用的仍然是自然發酵的方法,然而內地人釀制葡萄酒,則往往按照傳統習慣,使用酒曲發酵的工藝,人們在葡萄漿中加入酒曲,催促其發酵成熟。
元朝有八大名優葡萄酒產地出產葡萄佳釀:
燕京葡萄酒——宮城中建葡萄酒室;
太原葡萄酒——貢送朝廷;
平陽路臨汾葡萄酒——平陽路,屬于中書省,治臨汾縣;
安邑葡萄酒 ——屬山西解州;
宣寧府葡萄酒——治所在宣德縣 (今張家口宣化區) ;
涼隴葡萄酒——一泒瑪瑙漿,傾注百千甕;
揚州葡萄酒——揚州酒美天下無,小糟夜走蒲萄珠;
哈剌火葡萄酒——在吐魯番,號稱元朝第一。
不過,在元代,曾經作為可與斗金相提并論的葡萄酒,已經是人人可飲的飲品。汪元亨在散曲《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今》中寫道:柴門盡日關,農事經春辦。登場禾稼成,滿甕葡萄泛。表明在這個時期,農民也可以飲用葡萄美酒。
明朝葡萄酒:品鑒中的落日余暉
受元朝飲風的影響,明朝社會對葡萄酒還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興趣,上流人物集會聚飲,友人往來饋贈禮品,都會出現葡萄酒的芳容澤光。
中外葡萄酒釀制有一個根本區別,這就是國外葡萄酒釀造依靠自然發酵,中國古代葡萄酒釀造要添加酒曲。高濂《飲饌服食箋》卷中這樣記載:“葡萄酒,法用葡萄子取汁一斗,用曲四兩,攪勻入甕中,封口自然成酒,更有異香。”
明朝生產的葡萄酒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原釀葡萄酒,用發酵法釀成,一種為葡萄蒸餾酒。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5記載:“葡萄酒有二樣,釀成者味佳,有如燒酒法者有大毒。釀者,取汁同曲,如常釀糯米飯法。無汁,用干葡萄末亦可。”李時珍所言“釀成者”是原釀葡萄酒,需要使用酒曲;“如燒酒法者”是指葡萄蒸餾酒,采取的是蒸餾工藝。“毒”是釀酒界的術語,通常形容高酒度對人體的刺激性。
明朝人很會品嘗葡萄酒,他們能夠觀其色,鑒其味,識其香,并且還能體驗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詩人們曾用出色的語言韻律來表述飲用葡萄酒的感受,從而把葡萄酒引入到更為美妙的風情境界。
高啟《嘗葡萄酒歌》中有“西域幾年歸使隔,漢宮遺種秋蕭瑟。誰將馬乳壓瑤漿,逺餉江南渴吟客。 赤霞流髓濃無聲,初疑豹血淋銀罌。吳都不數黃柑釀,隋殿虛傳玉薤名。絕味今朝喜得嘗,猶含風露萬珠香。床頭如能有五斗,不將輕博涼州守。”
柯潛《題葡萄四景為陳詹事見作》 中則記:新涼一夜卷寒碧,佳實累累懸水晶。山人收取三萬斛,釀作香醪秋正熟。錢子《九日有懷澄江諸陳》詩:陳家銀瓶三尺髙,重陽宴客貯葡萄。
總體上,中國國產葡萄酒從漢唐起步,至大元王朝達到鼎盛,在經歷了明朝的優雅之后,到清朝初年逐漸低落而消失。而當清朝晚期,外來葡萄酒再度進入中國的時候,已經物逝人非;仡櫄v史,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前景無限。祝愿中國葡萄酒承前啟后,再度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