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說這瓶酒氧化了,不好了;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也曾將氧氣形容為葡萄酒之敵。但是,我們也經常會聽到說這是一款氧化型的葡萄酒。那么,氧化葡萄酒和氧化型葡萄酒,到底差別在哪呢?
葡萄酒為什么容易被氧化?
為什么葡萄酒會被氧化呢?這是因為葡萄酒中富含單寧、多酚類物質、花青素和乙醇等物質,這些物質非常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得葡萄酒香氣、口感、顏色均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氧化葡萄酒和氧化型葡萄酒有什么區別?
“世界 3 大酒評家”之一簡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對“被氧化的葡萄酒”的定義是“不當地暴露于氧氣中”。當釀酒師在釀酒過程中操作不當、陳釀過程中保護不當或是在成年過程中軟木塞松動,都容易讓葡萄酒不當地暴露于空氣,與氧氣過分接觸,讓葡萄酒香氣封閉、單寧寡淡、酸度極其偏高、酒體疲軟無力以及余味短暫或是沒有余味,也有很大可能會出現不愉悅的爛水果、爛蔬菜味。
WS 前編輯、葡萄酒作家及教育家溫克•若什(Wink Lorch)則認為“氧化型葡萄酒”則是“主要指白葡萄酒故意暴露于氧氣中,通常在木桶陳釀時不會將木桶填滿,而是留一定空間讓空氣與酒液直接接觸”。這里的重點是“故意”,釀酒師在釀酒過程中有目的地將葡萄酒暴露于空氣之中,讓葡萄酒具備一些氧化性特征,使其口感變得更加豐富復雜。當然因為葡萄酒對氧氣太敏感,這一氧化過程是緩慢而可控的,也要把握好度,不能讓葡萄酒在陳勝氧化型風味之前就被過度氧化了
氧化型葡萄酒與氧化葡萄酒僅一字之差,含義卻天壤之別,簡單來說,緩慢而主動的“呼吸”有利于葡萄酒發展出豐富復雜、令人愉悅的氧化型香氣,這類葡萄酒具備氧化性特征,我們稱之為氧化型葡萄酒(Oxidative)。而快速且被動的“呼吸”會讓葡萄酒結構失衡,正如吃剩的蘋果或牛油果被氧化口感變壞,這類葡萄酒也會變得很難喝,我們稱之為被氧化的葡萄酒(Oxidized)。
其實,被氧化的葡萄酒與氧化型葡萄酒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是被動地、不可控地、迅速地氧化;另一個是主動地、可控地、緩慢地氧化。
氧化葡萄酒一定是不好的嗎?
葡萄酒釀造過程中特意防止氧氣進入(如使用不透氧的不銹鋼發酵罐)是為了保持葡萄的品種特征,如葡萄品種一類香氣花香、果香以及新鮮清爽的口感。那么故意讓酒液與氧氣接觸就是為了增加葡萄酒風味的復雜度,可以產生一些咖啡、太妃糖、蜂蜜、堅果、煮熟蔬菜水果等三類香氣,也能讓酒的口感變得更加圓潤飽滿。
有些葡萄酒產區擁有特殊的風土條件,控制釀酒過程的氧氣并不難(如酒液表層產生一層酵母膜,既能保護酒液不被過度氧化又能讓酒產生氧化風味):有些產區則在幾百上千年的釀酒歷史中形成了特殊釀酒工藝,另辟蹊徑,也能形成氧化型風味。因此,釀造特意經過氧化處理而且氧化得恰到好處葡萄酒,并非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