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酒展上,初出茅廬的小編恰好喝到一款酒體輕盈、果味清新的紅葡萄酒。不知為何,剛想和展商寒暄兩句的小編卻下意識地問了他:“這款酒的陳年潛力如何?”酒商聽完后略微驚訝,隨后笑道:“這個系列的酒款比較適合在年輕時飲用。”那時,堅信“能陳年才是好酒”的小編年少皮薄,聽到這樣的答案不由得一陣臉熱,于是趕緊打了個哈哈糊弄著轉移話題。不過在往后的日子里,每當有機會和釀酒師交流時,小編都會向他們討教這個問題,隨即發現很多釀酒師完全不排斥、甚至傾向于打造年輕易飲的酒款。這重新引發了小編對“陳年那些事兒”的思考。
大多數葡萄酒不需要陳年
陳年,通常指的是裝瓶后的葡萄酒在合適的儲存條件下,發展出多層次的風味或口感變得更加和諧的緩慢過程。判斷一瓶酒是否需要陳年的標準非常簡單,即這瓶酒能否受益于陳年。實際上,市面上大多數的葡萄酒都不需要陳年,因為這些葡萄酒的風味不會因陳放的時間變長而有所改善。如果人們錯誤地將一瓶酒判斷為“需要陳年”,那么時間長之后,這瓶酒不僅僅會失去本身的清新感,還要面臨氧化、木塞污染等毀掉葡萄酒的風險。雖然很多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釀酒師采用螺旋蓋給葡萄酒封瓶,但這并不意味著酒瓶的密閉性為100%。
看到這里你或許有所疑惑:什么?大多數的葡萄酒都不需要陳年?的確如此,假設你隨便買了一瓶葡萄酒后被告知,還需要等待10-15年才能品嘗到這款酒的巔峰狀態,那豈不是得忍受著“看得著卻喝不著”的痛苦和折磨?或許那些嗜酒如命的釀酒師們深諳此道,于是更愿意打造輕松易飲、日常場合都百搭的葡萄酒。新鮮易飲的年輕葡萄酒的品質并不會讓人失望,它們擁有充沛的果感和介于輕盈至中等的酒體,往往非常適合作為日常餐酒,或午后小酌的酒款。這種無需等待、讓開瓶毫無壓力的葡萄酒滿足了一大批葡萄酒愛好者的需求,而且價格往往平易近人。
一般而言,市場上的大多數紅葡萄酒在購買后的5年之內飲用即可,而白、桃紅葡萄酒的適飲時間會更短,通常在購買后2-3年內飲用最佳。
哪些葡萄酒最好陳年后再開瓶?
當然,有些葡萄酒需要通過一定的陳年,才能呈現最完美的口感。如果說桶中熟化是釀酒過程中的最后一步,那么裝瓶后的陳年則給予葡萄酒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隨著陳年時間的變長,酒液緩慢進行著復雜的化學反應。這些反應讓單寧和酸度變得更具平衡感,同時發展出更復雜的陳年香氣和風味。和不適合陳年的葡萄酒不同,氧氣此時充當的是催化劑,促進了這些化學反應的發展。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葡萄酒具有陳年潛力?這和釀酒品種、年份以及產地等因素相關。不過通過上面的解釋不難反推得出,那些在飲用時酸度突兀、單寧發緊甚至發苦的年輕葡萄酒更有陳年的必要。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為主的波爾多混釀(Bordeaux Blend)和意大利的內比奧羅(Nebbiolo)干紅葡萄酒在年輕時就有這樣的特點。這兩種葡萄酒的酸度和單寧含量較高,陳年能讓它們口感變得更加和諧。除此之外,勃艮第(Burgundy)的黑皮諾(Pinot Noir)干紅葡萄酒也非常適合陳年。雖然黑皮諾的酸度和單寧往往不及前兩種葡萄,但陳年后的黑皮諾紅葡萄酒會發展出皮革、蘑菇和森林腐殖土等復雜的陳年香氣,這和品種特性有關。
另外,一些香檳(Champagne)、甜型葡萄酒也非常適合陳年,從而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實在對陳年與否拿不準,各位大可在買酒時向酒商或葡萄酒專家請教,這樣往往能避免“殺幼”或放壞一瓶葡萄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