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出現,為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飲酒所帶來的興奮和愉悅,那是任何一種食品飲料所無法比擬的。唐人張籍一首詩:“不用積金著青天,不用服藥求神仙。但愿園里花長好,一生飲酒花前老。”寫得是如此激動人心;蛟S我們都喜歡喝酒,但怎樣才算會喝酒,這里面恐怕還真有學問。
喝酒,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
酒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先天因素,當然,后天的飲酒磨練也有一定的影響,但酒量絕不是肌肉組織,不能依靠鍛煉來擴充。凡是有意磨練酒量的人,最終都會造成身體的傷害。為此,喝酒的人必須熟知個體耐酒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適應酒。很多人從喝酒中獲得樂趣,但也有很多人在喝酒中損害了健康。有耐酒能力的人可以常喝酒,耐酒體質不佳的人,千萬不要多喝酒。
會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在眾人飲酒的時候,不但能夠飛觥傳觴,讓大家暢飲盡興,還要學會觀察每個人的耐酒體質,分辨出誰能喝酒而有保留,誰不能喝酒卻在強跟眾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因人而異,把酒深淺。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會喝酒先要把握“質”
酒是有品質的。品質優良的酒,醞釀長久,芳香醇厚,無論風味如何,總能入體通融,讓人飲后生成美妙感覺。品質低差的酒,粗制濫造,寡味淡薄,飲后不但沒有任何舒適的感覺,還會損傷身體。一般說來,名酒的品質都很高,如茅臺、五糧液、郎酒等等。但真正優質的酒,還是那些早年釀造、存放老熟的酒,目前批量化生產的低度酒,品質都無法保證。
真正會喝酒的人,一口所嘗,即能識其品類,辨其優劣,知其酒度,論其高下。所以,喝酒一定要學會品酒,在品酒過程中慢慢享受酒的內涵與醇厚。一口而下,一杯而干,看似痛快,但卻失去了飲酒的很多感知。
人家請你去喝酒,有時候你并不能選擇最適應你的酒,那最好先慢慢喝,每口都減量,這樣既可以琢磨酒的品質,也可以緩慢適應酒的力度,減低酒的負面反應。
會喝酒還要把握“量”
無論什么樣的酒,喝多了都會傷人,適量而止就是最好的把握。孔子說過:“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說,喝酒沒有太多的限制,只要你清醒就好。
酒場上下,酒桌左右,舉杯前后,喝酒的人形態各異,勸酒的人連番輪流,一杯相屬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在這種時候,最難把握的就是“量”。會喝酒的人,可以采用各種方法來把握酒量,但最好不要推三阻四,自己干干脆脆去喝,反而把難題拋給了對方,控制了飲酒的“量”。
如果酒場上難以避免多喝酒,就必須在吃菜時有選擇了,要盡量挑揀那些能夠化解酒精的菜肴。最好多吃涼拌菜,間歇吃點甜食,少吃難以消化的食物。有些菜肴能幫助酒精排出,比如說藕、荸薺、蘿卜、黃瓜之類清涼蔬菜,加糖、醋一拌,都有緩解作用。如果飲酒之后多吃點西瓜,多排尿,也有益處。
讓喝酒成為樂趣,別讓喝酒成為負擔
會喝酒者,最重要的是喝出樂趣,而不是喝出痛苦。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喝酒講科學、重理性,適量飲酒,增進健康。俗話說:少喝酒,喝好酒,碰上劣酒不喝酒;心情好,暢飲酒,身體差,躲開酒,空腹最好別喝酒。我們一定要提倡健康的飲酒模式,讓高尚的審美情趣來伴隨飲酒全過程,讓美酒真正成為人生的良好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