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是南美洲第四大葡萄酒生產國,但目前用于出口的葡萄酒不足5%。烏拉圭很多酒莊的規模都很小(平均面積為5公頃),由家族經營。只有15%的酒莊能夠生產質量最好的VCP等級(優質葡萄酒級別)葡萄酒。與它的鄰國阿根廷和智利相比,烏拉圭所使用的釀酒品種并沒有那么國際化,不是馬爾貝克(Malbec)、梅洛(Merlot)或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而是丹娜(Tannat)。丹娜是一個厚皮的葡萄品種,原產自法國西南部的馬迪朗(Madiran)產區,它并沒有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丹娜在烏拉圭的表現很好,因為烏拉圭是唯一一個受太平洋影響的南美國家,涼爽的氣候十分有利于厚皮丹娜生長。1870年,該品種第一次被法國人巴斯卡·哈利格(Pascal Harriague)帶到烏拉圭,如今丹娜占據該國葡萄種植面積的25%以上。該品種在其他地方如美國弗吉尼亞州(Virginia)、阿根廷薩爾塔(Salta)也頗受歡迎,不過烏拉圭是唯一一個將丹娜當作國家葡萄品種的國家。
烏拉圭葡萄園的地圖和信息都被錄入到電腦數據庫中,該國計劃做到葡萄園100%可監測,這樣消費者就可以查到每一瓶酒的信息,包括葡萄園氣候、土壤類型、地塊、葡萄品種、年份和生產商等信息。烏拉圭葡萄酒協會(Wines of Uruguay)的馬丁·洛佩斯(Martin Lopez)說道:“將葡萄園信息錄入到電腦數據庫的這個計劃由國家葡萄酒協會(National Wine Institute)提供資金,目標是在2018年底讓每一瓶烏拉圭葡萄酒的酒標上都有一個可以查到葡萄酒信息的QR碼(二維條碼的一種)。通過掃描QR碼,消費者可以獲得葡萄酒的來源、葡萄園地塊等信息,換句話說就是,它可以為人們提供重要的食品安全數據。”
烏拉圭是一個農業生產小國,該國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樹,然后將樹賣給其他國家進行碳補償。該國在葡萄種植上基本不使用化學藥劑,使用80%的可再生能源,而其境內85%的土地都用于農業耕作。
烏拉圭的葡萄酒可能不如其他產區那么出名,但是作為該國種植面積最廣泛的葡萄品種,丹娜確實有不錯的表現。相信不久的將來,堅持可持續發展釀酒原則的烏拉圭在生產葡萄酒上會有更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