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的本土葡萄酒已經漸漸在國際上獲得一些榮譽,我們都為此而由衷高興。在我們為中國葡萄酒舉杯慶賀的同時,也快速來一場中國葡萄酒產區“大閱兵”!
露從今夜白,酒是故鄉醇。
當2011年寧夏賀蘭晴雪酒莊加貝蘭2009年份榮獲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金獎(10英鎊以上系列)時,英國每日電訊報次日的頭條赫然寫著“為中國葡萄酒舉杯”。整個葡萄酒界似乎都在為這個消息沸騰,人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欣喜若狂,競相談論。Decanter賽事的評委主席Steven Brook當時表示:“以前我們在談論葡萄酒生產國時,總會談到舊世界和新世界,新世界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等國,但今天,我們可以在葡萄酒新世界生產國的名單中加入‘中國’。”加貝蘭的獲獎不僅改變了世人對中國葡萄酒的偏見,還激發了國人對中國葡萄酒未來發展的信心。
西出陽關有美酒
早在漢朝之前中國西域就已開始葡萄酒生產,《史記·大宛列傳》記載了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所見:“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掌握精湛釀酒技術的尼雅人以尼雅酒聞名于西域諸國。據出土的祛(qū)盧文字記載,在尼雅興盛時期,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已相當成熟,葡萄酒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民間百姓以葡萄酒為稅收上繳國庫,供王室貴族們享用。在一些木簡上,還記載著當時百姓嫁女,以男方家葡萄園面積來衡量富有程度。
唐代詩人王翰就曾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來描寫戎馬倥傯的邊塞生活。兩宋時期,寧夏河套平原是黨項羌民族政權割據的政治經濟中心,因當地所產葡萄的品質出眾,而作為禮品贈送給路過的宋朝官員。1038年李元昊建立大夏國(即西夏)之后,善飲的民族對果酒的巨大需求促進了當地的葡萄種植業與葡萄酒生產的發展,元代詩人馬祖常就有一首詩《靈州》記錄了“葡萄憐美酒,苜蓿趁田居”的百姓生活。
始于近代,興于現代
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臺投資建設了張裕釀酒公司,并首次從西歐引進了歐洲系葡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開創了中國工業化釀造葡萄酒的新紀元。但直到20世紀后期,葡萄酒才真正出現在一些城市家庭的餐桌上,這個階段,葡萄酒生產以國有大企業為主,例如,長城、張裕和王朝等。改革開放沒幾年后,一些法國公司就已開始在中國投資葡萄園,波爾多著名酒商貝爾納·馬格雷(Bernard Magrez)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過令人扼腕嘆息的是他最后還是把葡萄園轉賣了。
隨著人們對葡萄酒健康意識的提高和西方飲食風氣的影響,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2012年)和世界第一大紅葡萄酒消費國(2014年)。在如此數字之下很難相信中國的現代葡萄種植業僅有短短35年的時間。葡萄種植面積可謂與日俱增,現有超過500個酒莊(官方登記數字約為150個),年總產量約為15百萬百升。許多本土釀酒師們都曾在法國學習過釀酒。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鼓勵并資助尋找適合中國當地風土葡萄品種的研究。國際巨頭紛紛搶灘登陸這方東方寶地,法國酩悅軒尼詩、保樂力加集團和拉菲集團都已在中國投資建設了葡萄酒莊。
日漸清晰的中國葡萄酒地圖
在2013年由休·約翰遜(Hugh Johnson)和簡希斯·羅賓遜 (Jancis Robinson)合著的最新版《世界葡萄酒地圖》中,新增加了3個中國主要葡萄酒產區的地圖:山東、河北及寧夏產區,而之前的舊版書籍上中國葡萄酒的整體篇幅僅2頁,尤其可見中國葡萄酒地位的上升。羅賓遜女士還在一次采訪中評價中國葡萄酒:“一切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葡萄酒的質量在穩步提高,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多有價值的產品。此外,一些新興產區的挖掘也令人興奮,像云南產區。”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從之前購買進口酒“認產區”,買國產酒“認品牌”,逐漸轉變為無論進口酒還是國產酒均以“產區論英雄”。這種“產區為王”的購買認知非常理性和成熟,因為葡萄酒的源頭是農業,而千百年來農業的發展總是離不開自然條件。現在,中國的八大葡萄酒產區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新疆、寧夏和中部的山西,東部的天津、河北、北京和山東,以及南部的云南。以下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現今最火熱的4個葡萄酒產區。
寧夏:把亙古荒原變成葡萄美景
一個長城圍著,賀蘭山護著,黃河愛著的地方,沒有正史的西夏王朝,刻在大山上的“戰爭與和平”,謎一樣的巖畫,中國最具潛力的葡萄酒產區,突然群雄并起、狼煙烽火,一片漸漸凸顯的世界葡萄酒版圖。——鐘翔描寫寧夏,曾任寧夏立蘭酒莊釀酒師。
1990年代末期,寧夏農墾局勵精圖治地將賀蘭山脈與黃河間的荒漠地帶變成了可種植的土地,貧瘠的土壤條件并不適合谷物和玉米之類的農作物,卻非常適合葡萄的種植。中國葡萄酒泰斗賀普超先生在考察了寧夏的葡萄種植條件后首次表示“賀蘭山東麓是葡萄酒的未來之鄉”。事實證明了老先生的高瞻遠矚,今日的寧夏成為了新一代優質中國葡萄酒的誕生地。這里天氣干旱,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一說,年降水量稀少(180-200mm),土壤屬于貧瘠的沙壤土和含礫石,葡萄樹需要扎根很深,才能攝取到足夠的養分和水分,而這正是優質葡萄生長所需的必要條件。主要栽種的是波爾多葡萄品種,如赤霞珠、美樂(Merlot)。
賀蘭山東麓的廣闊沖積平原是寧夏產區的心臟,以賀蘭山為天然屏障抵御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加之黃河水面和所形成的微氣候地帶,使得當地葡萄病蟲害輕,品質優良。目前,這個產區已建有賀蘭晴雪、銀色高地、迦南美地、類人首和巴格斯等十多家知名酒莊。
煙臺:潛力巨大的國產老字號產區
2014年,據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統計,作為中國現代葡萄酒工業的發源地,已有120多年發展歷史的煙臺市成為了中國目前最大的葡萄酒產區。煙臺位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渤海灣,地理緯度與希臘和土耳其一致。葡萄園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土壤貧瘠,受海洋氣流的影響,氣候變化穩定,雨量適中。土壤礫石含量高,無霜期長達280多天。主要品種包括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蛇龍珠、美樂和白玉霓等。其中,蓬萊(2/3的山東葡萄來自此地)、萊山瀑拉谷、棲霞桃村等地均形成初具規模的葡萄酒莊群。煙臺葡萄酒品牌主要占據國內的中低端市場,而這正符合中國葡萄酒逐步進入的大眾消費階段。主要品牌包括張?ㄋ固、王朝、華夏長城和長城金色莊園等酒莊。
懷來:金戈鐵馬之地煥發的新興產區
南借古燕山之陰,北取官廳湖之陽,東臨八達嶺長城。懷來產區地處蒙古高原到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橫亙著燕山余脈和蜿蜒的古長城。如果沒有那些古長城遺跡散落在周圍,人們很難想到這里曾是鐵馬金戈的古戰場。該產區位于中緯地帶半干旱半高寒長日照地區,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瑞云酒莊和德尚酒莊是懷來產區的佼佼者。
新疆:日飲天山礦泉水的葡萄園綠洲
在寧夏還未崛起之前,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聞過新疆盛產葡萄酒的美名。廣袤的無生命沙漠和遠處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巍峨天山遙相輝映,夏季溫度可高達35℃,冬季嚴寒可驟降至零下20-25℃,葡萄樹需用土掩埋方能過冬,年降水量僅70毫米,新疆葡萄酒產區是各種極端天然條件融合下的一片片葡萄綠洲。這里與美國加州和法國波爾多一樣同處北緯44℃,日照強力,晝夜溫差大,干燥的氣候避免了病蟲害的侵襲。葡萄園主要灌溉水源來自頭屯河、霍爾果斯河等匯集了天山萬年融雪而成的純凈水質。
新疆產區主要包括南疆焉耆盆地、北疆天山北麓、東疆吐魯番的哈密地區以及伊梨地區。主要種植有國際葡萄品種赤霞珠、美樂、霞多麗、西拉等,以及貴人香和一些本土品種。新疆知名葡萄酒企業包括中信國安、鄉都酒業、天塞和張裕巴保男爵等。但相比寧夏,新疆仍需打造更多具有個性化和識別度的葡萄酒品牌。
中國其他葡萄酒產區
東北產地:北緯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冰酒潛力巨大。
清徐產地:汾陽,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區。
黃河故道產地:安徽蕭縣、河南蘭考、民權等縣。
武威產地:包括武威,民勤,古浪,張掖等位于騰格里大沙漠邊緣的縣市
云南高原產地: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彌勒、東川、永仁和川滇交界處金沙江畔的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