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酒精領域,葡萄酒正面對來自啤酒和雞尾酒的激烈競爭。根據Wine Intelligence最新發布的《全球可持續、有機、低酒精度葡萄酒報告(Global SOLA Wine Report: Sustainable, Organic and Lower-alcohol Wine Opportunities Index)》,低酒精度葡萄酒的發展速度落后于低度啤酒和雞尾酒,但未來潛力可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低度葡萄酒發展滯后
低度酒精飲料在一些國家的零售和即飲渠道表現出越來越受歡迎的態勢,但到目前為止,消費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低酒精或無酒精啤酒和烈酒產品上面,推動這兩個領域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近幾年來,低度雞尾酒和軟飲料領域推出了不少新品,主要特征為:糖分水平下降,加入姜、大黃、接骨木花、茶、咖啡、胡椒等帶有苦味、酸味或芬香味道的成分,再配上具有視覺沖擊力或精美雅致的包裝。金酒復興帶來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金湯力雞尾酒(G&T)消費者選擇拋開金酒成分而簡單地享用添加冰塊和檸檬的湯力水。正如一位受訪者所稱:“我感覺不出口感有什么差別,但它能讓我在工作日不攝入酒精,保持健康生活。”
從啤酒行業來看,低酒精啤酒和淡啤的消費量增長迅速,甚至超過了常規啤酒。根據IRI報告,2017年全年美國銷量最高的三大啤酒品牌分別為百威淡啤(Bud Light)、庫爾斯淡啤(Coors Light)及米勒淡啤(Miller Lite),百威集團曾經最暢銷的常規百威啤酒排名第四。美國銷量最大的啤酒品類均為淡啤。
生產商們紛紛推出低度產品來順應這一潮流。百威、星座集團都推出了價位更高的低酒精淡啤來搶占市場;喜力于2017年推出了無酒精啤酒喜力0.0,帝亞吉歐與嘉士伯也紛紛涉足無酒精啤酒。
創新是關鍵推動力
從葡萄酒領域來看,雖然也創新不斷,但低度和無酒精葡萄酒在吸引消費者注意方面并不順利。報告針對11個主要消費市場、12類葡萄酒的數據匯集而成的消費指數顯示,低度葡萄酒的機會指數位列第8,排在橙酒和素食葡萄酒之前,位于有機和公平交易認證(Fairtrade)葡萄酒之后。報告認為,兩個方面制約了低度葡萄酒的發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低酒精度葡萄酒在口感和品質方面差強人意,人們經常會將低度葡萄酒與廉價、較差品質聯系在一起。正如一位葡萄酒記者所說:“通常來說,低度葡萄酒與常規葡萄酒存在很大差異,有一些口感非常生青、酸澀,不得不添加很多糖來掩飾這些缺陷。”
而進一步深究這些低度葡萄酒會發現另外一些消費問題。比如,低度葡萄酒如何界定?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實際上并不知道葡萄酒的“標準”酒精含量,但這并無可指責,因為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從8%(包括一些雷司令和莫斯卡托)到15%(包括一些酒體雄壯的仙粉黛和澳大利亞西拉)不等。一款酒精含量為10.5%的普羅塞克(Prosecco)可以歸為低酒精度嗎?那么,低度究竟是什么標準,3%還是5%?
而對于降低酒精度目前也并沒有特別適宜的方法。許多生產商在釀制過程中將酒精提取出來,造成口感遠遠不及未進行減少酒精處理的常規葡萄酒。不過,這一領域的研發也在不斷推進,一些酒莊在葡萄栽培方面另辟蹊徑,新西蘭的博士長相思(Doctors’ Sauvignon Blanc)就是這方面的代表,該酒莊采用獨特的栽培方法,獲得了口感與常規葡萄酒無異但酒精含量減少了40%的產品。
另一個制約低度葡萄酒發展的因素在于市場的可見性較低,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在瑞典等政府壟斷酒類銷售的國家,推廣低度和無酒精葡萄酒已經上升到制度層面;而在德國和新西蘭等國家,行業非常重視這方面的研發,零售商也紛紛在貨架上陳列低度葡萄酒,消費者極易買到此類產品。
從長期來看,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產品和轉向健康生活方式,低酒精度葡萄酒的需求將繼續上升。如果在葡萄栽培和釀酒過程的創新形成合力,釀制出更多達到消費者品質預期的葡萄酒,低度葡萄酒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