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從之前的“吃飽穿暖”轉變為“吃好穿好”。而隨著城市空氣質量的不斷下降,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狀況的擔憂愈發強烈,每個人都希望能過上高品質的健康生活,于是人們對于葡萄酒、尤其是進口葡萄酒的需求須發高漲,但隨之而來的“水貨葡萄酒”問題也愈發嚴重。
什么是“水貨葡萄酒”?
大家可能經常聽說水貨手機,但對于水貨葡萄酒可能知之甚少,所謂“水貨葡萄酒”就是沒有通過我國海關報關、報檢的,通過走私、隨身攜帶等方式進入國內的進口葡萄酒。而我國對于旅客出入境攜帶紅酒的數量是有所限制的。香港、澳門地區居民及因私往來香港、澳門地區的內地居民: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1瓶(0.75升以下);其它旅客免稅12度以上酒精飲料限2瓶(1.5升以下)。因此大多數水貨葡萄酒都是通過走私等方式進入國內。因為未繳納關稅,因此相對于行貨葡萄酒,水貨葡萄酒最大的誘惑力在于價格便宜,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既然價格便宜,那相應的也就必須承擔風險。
水貨葡萄酒的危害
上文也提到了,水貨葡萄酒大多是通過走私等方式進入國內的,因此沒有人能保證它的質量,所以很多不良商家就以“山寨進口酒”或“原酒進口酒”來冒充水貨葡萄酒。山寨進口酒顧名思義就是假借進口酒的名頭,其實國內釀造、甚至勾兌而成假冒偽劣葡萄酒,這種酒不但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反而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傷害(國內生產的勾兌酒會使用很多有害健康的添加劑、色素)。而原酒進口酒雖然是進口葡萄酒,但基本都是國外的低品質葡萄酒,而且在國內才進行灌裝,品質上跟原瓶原裝的進口葡萄酒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那么我們怎么識別水貨葡萄酒?
水貨葡萄酒與通過正規渠道進入我國的行貨葡萄酒最大的區別是沒有海關的報關單和檢驗檢疫證明,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酒瓶背后的中文背標: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都必須貼有中文背標。因此你如果在超市或是便利店發現在銷售的進口葡萄酒沒有中文背標,那么它是山寨進口酒或是原酒進口酒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沒有中文背標的進口葡萄酒也不完全都是以上兩類,因為還有少數通過旅客自行攜帶或是專門定制的不作為銷售的進口葡萄酒也會沒有中文背標,但這些畢竟都是少數。
水貨葡萄酒種類繁雜,真假難辨,而且走私又是違法行為,因此我們不管出于哪方面考慮都應該選擇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的行貨葡萄酒。(文/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