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啤酒為什么淡如水?
啤酒的起源也是以精釀為主,到19世紀4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工業生產,生產出來的啤酒更穩定不易變質、價格更低所以推動啤酒的流行。至今仍以大規模工業生產為主,雖然近些年精釀啤酒也有挺大的發展但在美國精釀啤酒也只占10%的份額。下面我們來列一下最影響啤酒質量的工業生產方法。
1、壓縮發酵時間。工業啤酒為了提高生產線的利用率,將60天左右的發酵時間壓縮到了7天左右,這樣發酵不會特別充分,同時香氣也會降低,整體風味寡淡。
2、偷工減料。原先是純麥汁發酵,工業生產后為了降成本,通常會加玉米、大米(有的還直接加淀粉和葡萄糖漿),這是通用的做法,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工業啤酒這點也常常受到精釀酒廠和愛好者們的攻擊。
3、死命加水。這步專業叫法叫高濃稀釋,簡單的說就是兌水!其實在啤酒的生產工藝上國家是有要求度數的,但灌裝時是沒要求的,所以通常釀制出來的原酒度數是高的,但在灌裝可以兌入水來降低成本。就像國內紅酒生產標準里頭有要求控制硫的添加總量,但其實在出廠時檢測的是游離硫,就算你總硫超標很多因為會揮發掉,所以到最后檢測出來的硫含量也都是合格的,這個話題后面再寫一篇文章來說工業紅酒的事吧。
4、人工充入大量CO2。大家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當你把一杯啤酒放久一點再去喝他會發現真的淡如水,這個是因為CO2都跑光了。通常啤酒在高濃稀釋時,所加的水中會打入大量的CO2來保證酒的口感及隔絕氧氣。而精釀法出來的啤酒因為緩存發酵加上是發酵自然產生的CO2,所以這樣的啤酒的泡泡就很細膩持久,灑倒到杯里泡泡不會那么快就沒掉。
所以說工業啤酒淡如水也是正常。正常工業生產出來的啤酒質量是很水,但飲用還是沒問題啦。喝酒看環境、心情、和誰喝,通常在酒桌上國人的拼酒風氣大家也都知道,什么酒不是最重要的,有度數就行,能吹起來就行。
二、扎啤能喝嗎?
夜市烤肉店的扎啤就更夸張了,這些扎啤通常使用廉價的大麥,并減少啤酒花,然后靠添加劑來達到啤酒花的效果。香氣可以勾兌、味道也可以勾兌,這樣做出來的扎啤成本低到每升0.5元,而這些扎啤通常在燒烤攤、大排檔出現。再用促銷活動如買一扎送一扎等方法讓大家覺得很劃算,其實利潤依舊超級高。這樣的酒你敢經常喝嗎?
三、精釀啤酒
奧巴馬都自釀啤酒!在美國除了2800家注冊精釀酒廠外還有超過50萬“散戶”們會自己在家里釀啤酒(也包括他們的總統奧巴馬)。但并不是說只要自己在家里釀的就叫精釀啤酒了,美國的啤酒釀造商協會對精釀啤酒商有著嚴格的定義。而白宮官方網站曾經公布奧巴馬釀酒配方,但因為淀粉來源不是100%大麥麥芽而被鄙視了好一陣子。
近幾年來中國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需求持續增加。咨詢機構歐睿國際調查表明,去年中國精釀啤酒市場增長了20%,而全球只增長了0.5%。2016年4月中旬召開的中國啤酒產業趨勢熱點座談會上,來自啤酒及相關行業的代表基本的共識是,大眾啤酒消費市場趨于飽和,而精釀、個性、特色品種需求成為消費變革的熱點,因此,在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前景不容忽視。
說完了,喝酒可以有大口喝,也有小口品的時候,只要是健康的酒,適當飲酒完全沒問題,至于那些次品酒、勾兌酒大家還是要多注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