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用詞多,偏偏其中有很多形容字眼十分抽象,行外人聽起來通常有兩大反應:一是佩服、好奇或備受啟發,否則可能是不知就里,渾然毫不明白我們的語言。最經典例子是礦物味(Mineral或Minerality),描述酒有礦物味,并不代表酒中所含的礦物質特別多,指的只是品嘗酒的感覺。雖然有個別葡萄農和釀酒師強調莊園土壤對葡萄礦物含量很重要,可是礦物味不盡來自土壤礦物質,因為現時尚未有任何科學分析證明泥土味道可彰顯在酒味中;迄今,這些所謂「礦物味」是來自風土還是釀酒技術所致仍沒有定論,只能說這些味道只是莊園所在風土再集合人為因素而釀造出來的特色風格。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礦物味道如何,即使在業界內仍有不小爭論,但一般都是指酒中有類似咸味、海水氣息、濕水石頭、壓碎石頭、槍火、火石、煙燻、石灰質感、蠔殼、剛熄滅火柴和碘酒等,且可以聞和喝得出來。大部分與礦物味有較多聯系的酒都是白酒,例如德國摩澤爾(Mosel)雷司令(Riesling)、法國香檳(Champagne)、布爾岡(Bourgogne)夏布萊(Chablis)、羅亞河谷區(Loire Valley)的Sancerre、Pouilly Fume等。我個人觀察所得,一般常被形容為有礦物味的酒都是酒體偏輕盈,酸度較高,味道線條均呈精細纖幼。要留意的是,粉紅酒和紅酒都有機會散發礦物味氣息,只是被引用的密度遠不及白酒,而且有礦物味并不代表與高質劃上等號。近年有業內人士認為「礦物味」一詞被過分濫用,更有個別酒評人士對此反感。
另一常被用作形容葡萄酒的就是「純正度」,即是英語的Purity。所謂「純正」,業內根本也沒有一個非?隙ǖ慕Y論,單看字面,意思就等同純粹、不含雜質,將之引申到描寫酒味,理應是指酒的味道很符合酒標所示的。近年業界中人流行使用「純正」二字于兩個范疇,第一是表示酒的果味與列明的年份、葡萄品種和產區釀酒傳統風味吻合,例如形容美國納帕谷(Napa Valley)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很有黑加侖子、黑莓果醬和黑李子等純正果香味道。有些人說酒很純正的另一意思,是表示酒的味道干凈,是正常葡萄酒的味道,沒有怪味或酒的果味被木桶過分掩蓋。還有一批人的「純正」說法就是酒莊奉行永續性(Sustainable)、有機(Organic)或生物動力法(Biodynamic)耕作及釀酒法,不使用合成農藥和噴劑,并把人為干預減到最低,務求顧客喝到最純正天然的葡萄酒。想要敘述一瓶葡萄酒很「純正」或具備很好的「純正度」時,最好清楚說明是如何純正。
近年「礦物」和「純正」兩詞經常被用作形容葡萄酒,但流行還流行,還是先了解兩詞意思才使用,避免人云亦云
假如坊間有人說酒的顏色深淺是酒的純正度,那就大錯特錯,因為酒的深淺色乃來自葡萄品種、葡萄皮厚薄、顏色萃取法和年份等因素,完全不是純正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