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酒精使食物的氣味更好聞。根據這項研究,接觸酒精會使大腦對于食物的香味更加敏感,使我們更享受食物的美味,當然,這樣也會導致攝入的熱量大大增加,從而提高發胖的幾率。
這項發表在《Obesity》雜志上的研究結果,有助于解釋什么是所謂的“開胃酒效應”:即酒精促使人們多吃的現象。雖然已經有許多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但這項最新研究是第一次具體研究大腦在控制熱量攝入量方面的角色。當然,這取決于你喝多少杯酒,似乎在喝到一定程度后,大腦會從“控制”模式切換到“放行”模式。
在實驗中,35名女性志愿者在一次就餐前通過輸液注入酒精溶液。作為對照,同樣一批志愿者在另一次就餐前只輸入生理鹽水。研究人員除了觀察她們的飲食行為,也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手段測定她們的大腦對食品和非食品香味的反應。實驗結果顯示,當有酒精進入靜脈時,這些志愿者的確吃的比只滴注生理鹽水的時候多。但更有趣的是,腦部的fMRI掃描表明丘腦在酒精輸液后對食物香味的反應更加敏感。
由于大多數酒精類飲料已經包含了高能量的物質,大量飲酒無疑會給在乎腰圍的飲酒者帶來雙重打擊。“我們的研究發現,酒精可以增加大腦對食物香味的靈敏度,并導致吃的更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William Eiler說。“許多酒精飲料已經包括了熱量,而當你把這些熱量與開胃作用結合,它可以導致能量失衡,并可能使體重增加。”
在美國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飲酒,而且這個國家已經出現了流行性的肥胖,因此作者認為有必要進一步研究酒精和大腦的關系。
“這項研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所涉及的食品消費和酒精之間的關系的神經通路,”來自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和美國肥胖協會的Martin Binks說。“通常情況下,酒精和飲食之間的關系被過于簡單化了,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潛在的更加復雜的過程,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