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度酒,你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數字?58°?79°?甚至是96°?如果論“高”,有些“高”真是會讓人“望而生畏”。
比如,波蘭的精餾伏特加,酒精含量達96°。除可以飲用外,還可以用來配制醫用酒精,喝酒的時候不能吸煙,要禁火。還有愛爾蘭苦艾酒,它高達89.9°的酒精含量,強大的致幻能力使它變成了一種極具爭議的酒精飲料。甚至,連世界烈酒中排第十名的Bacardi151也有75.5°,“喝一口肚子上像挨了一拳似的。”
但是,出于安全考慮,這些高度數的烈酒,由于健康安全問題,在很多國家都禁售。
在咱中國,較為出名的高度酒也不少。有些名優白酒的傳統酒精濃度在65°左右,有的高達67°。
可是,高度白酒度數能如此飛飆,被奉為“國酒”的茅臺,其高度酒為何卻把酒精度數定為不溫不火的53°?
這成了很多人不解的問題。
在白酒界,大部分白酒不宜超過68°,否則不適合飲用。而我們日常用來消毒的酒精,純度也只有75%。這一點要清楚,高度酒和好酒是沒有必然聯系的。
從18世紀茅臺酒誕生以來,特別是1951年茅臺酒廠國營之后,高度茅臺酒的度數一直在53°左右。歷史上也曾有過54°和53±1°的茅臺酒,后來隨著生產工藝的穩定和對茅臺酒品質認知的提高,最后確定高度茅臺酒的度數為53°。
茅臺酒用多年的實踐表明——53°,是世界上所有蒸餾酒中最科學的酒精濃度。
這是為何?
世界上有個經典的科學實驗:53.94ml的純酒精加49.83ml的水,混合物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減少了3.77ml。
即:53.94 + 49.83 = 100,而≠103.77。這個公式能證明什么呢?原來,蒸餾酒在53%vol,即53°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緊密。
看來,高度茅臺酒把酒精濃度確定為53°,是充滿著科學原理的。
而且,茅臺酒的生產周期是1年,再加之3年以上的陳釀窖藏,加上勾兌存放的時間,平均酒齡5年以上才能出廠。從制曲、制酒、貯存到包裝等過程,一瓶酒要經過165個工藝環節。其5 3°高度酒的度數,與其生產過程結合,酒香柔和,酒度高而不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