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直被看作是智慧文明生活的天堂。古羅馬雄偉的斗獸場、美麗的水城威尼斯、神奇的比薩斜塔還有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的那抹微笑……無不顯示著這個古老國度的神秘典雅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藝術。除此之外,葡萄酒也是意大利人最引以為豪的。
史跡認定,意大利是歐洲最早得到葡萄種植技術的國家之一。歷史浩瀚,已很難具體考證出意大利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釀造葡萄酒的,但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腓尼基人從波斯來到現在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亞(Apulia)地區,這里已經開始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已經作為商品廣泛地進行交易。
羅馬建城后,城中的貴族終日飲酒作樂,葡萄酒已經成為羅馬人的日常飲品。公元1世紀之前,羅馬人已經開始使用木桶(或許不是橡木)用于酒的運輸、存儲和陳化,羅馬人使用木桶裝酒販運到當時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也就是現在的法國、德國、北非、西班牙和英格蘭。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著名的羅馬皇帝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都曾沉迷于葡萄酒之中,而在維蘇威火山爆發而一夜之間化為死城的龐貝城的遺跡里,至今仍保留有一些完整的葡萄酒壺。甚至據說古代的羅馬士兵們出征時,是將葡萄苗和武器一同帶著,領土擴大到哪兒就在哪兒種下葡萄,這大概就是從意大利向歐洲各國傳播葡萄苗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開端吧。
即使如今聞名于世的法國波爾多產區,也是遲至公元一世紀時,由于羅馬帝國對于高盧的征服而有幸得到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直到現在,翻看世界的釀酒史,葡萄酒與意大利人的時代進程有著難以言喻和割舍的關系。
意大利幾乎全國各地都種植葡萄和釀酒。意大利地形特殊,長長瘦瘦像一只靴子,從北邊山區到南端西西里島,緯度落差10度,且擁有調節天氣高手的山與海,使得每省有其獨特的氣候。
由于每省風水不同,所種植的葡萄截然有異,酒的風格亦有極大差別。
在北意大利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產生了世界有名的優良濃厚紅葡萄酒和意大利氣泡酒等;西北部地區的Piemonte有著名的意大利產區Barbaresco和Barolo;東北部的Veneto出產經濟實惠但是質量優異的Valpolicella和Amarone,是當地已經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風格的葡萄酒;而中部杉木林立,在低緩的丘陵上遍布葡萄園,這里的葡萄可制成充滿生氣而柔和的Chianti酒;而充分享受太陽恩澤的南意大利,則生產酒精含量高、烈性的葡萄酒。多變的自然環境、中海型氣候、充沛的雨水與充足的陽光,孕育出意大利酒的優良特性及其別致風味。
如今,以意大利為代表的葡萄酒“舊世界”,認為葡萄酒的生命在于個性,這首先是來自葡萄品種的差異。要知道,根據米蘭大學(Universita’di Milano)研究記錄,意大利大概有八百種本土葡萄,而意大利農業局(Ministero per l’ Agricoltura)只認可其中三百多種為釀制葡萄酒的法定葡萄(法國大約只有四十種)。
加之釀造該葡萄酒所在產地的土壤、氣候等微環境系統的綜合因素,最終構成葡萄酒風格與品質。于是今天,本土古老富有特色葡萄品種,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也越來越成為意大利葡萄酒制勝世界的法寶。
許多意大利人至今對其被稱為“葡萄酒舊世界里的舊世界”,而多少有點沾沾自喜的意味,意大利的酒莊莊主們十分自豪于他們輝煌的家史和那些外表上看去似乎殘破,但卻記載了主人的榮耀、濃縮了時空距離的石屋、城堡、教堂;釀酒師強調他們是如何采用諸如居約式(Guyot)種植、嚴格剪枝來控制葡萄的單產;市場公關人員驕傲地訴說,他們在意大利和全世界主要酒類評選與比賽中,因為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釀造出創世佳釀而屢屢獲獎……
這就是意大利,這就是意大利的葡萄酒,一個有著中世界騎士不亡的精神、傳承了幾千年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傳統,一個在21世紀的今天對葡萄酒個性追求仍然有著我行我素般執著、對葡萄酒品質自我約束近乎苛刻挑剔的美麗的國度和他們偉大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