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狀況報告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中國的人均酒精消費量已從2010年的6.7升上升至2012年的8.8升,兩年之內增長了31%。保守估計,如果中國30%的酒類都是假酒,那么,每名中國成年人平均每年消費的假酒就將達到2升。
哪怕是中國一些最有名的調酒師,也很難認出高度仿真的偽造品。
英國《衛報》記者富勒頓(Jamie Fullerton)9月16日撰文,探究了中國私酒業和假洋酒的現狀與危害。報道甚至估計稱中國30%的酒類都是假酒。
“有一回,我和一位朋友在這里買了一瓶順風蘇格蘭威士忌(Cutty Sark whisky),”報道援引布萊克·斯通-班克斯(Blake Stone-Banks)說。他是一位營銷顧問,在北京工作。此時他正坐在三里屯——中國首都最為繁華的商業區之一——的一家酒吧的露臺上,酒吧里陳設粗陋,十分擁擠。
“那瓶酒嘗起來味道古怪,所以我們每人只喝了一杯,”他說,“后來我接到朋友妻子的電話,告訴我他昏過去了。我去醫院看他們,他還不能說話。他輸了液,得等上幾個小時才行。”
斯通-班克斯相信,朋友病倒的原因正是那瓶假酒。
報道稱,近十年來,隨著酒吧產業的發展,供應假酒的黑市在中國迅速增長。一般來說,這些假酒要么是非法制造、不受監管——比如私人作坊和小黑作坊,要么更常見的是,合法生產的廉價酒裝入高檔酒的瓶中,冒充標簽上的品牌。
另外,據《衛報》報道,沒人知道中國的合法制酒工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這類偽劣產品的侵蝕,但工業數據顯示,這一影響十分重大。百富門公司(Brown-Forman)——“杰克·丹尼”(Jack Daniel’s)的生產商——估計,在中國,約有30%的酒類都是假酒。
健康風險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狀況報告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中國的人均酒精消費量已從2010年的6.7升上升至2012年的8.8升,兩年之內增長了31%。如果百富門的數據屬實,哪怕僅作保守估計,每名中國成年人平均每年消費的假酒就將達到2升。
“喝假酒很危險——你并不知道你喝的是些什么,”世衛組織駐華代表伯恩哈德·施賀德博士(Dr Bernhard Schwartländer)說,“假酒如果是用劣質原料或有毒的化工用品制成的,飲用可導致短期內出現嚴重的急性病,也可能產生更糟糕的后果,并且還會帶來許多中長期健康問題。”
施賀德所說的化學物質包括可用作防凍劑的乙二醇、可導致失明的甲醇和異丙醇:這些都是中國假酒里的常見物質,并且都很危險。
劣質的私酒最容易含有這些物質,而更常見的欺詐手段——用高檔酒瓶灌注廉價酒,帶來的危害則不只是頭痛和受到欺騙的感覺。
比如2014年,在中國東南部的廣東省,警方突擊搜捕了一個用高檔威士忌酒瓶灌裝當地廉價酒的團伙,這種當地產酒每瓶價值30元(3英鎊)。生產環境極不衛生,據警方公布,裝瓶是在洗手間里進行的。
此后的2012、2013兩年,警方對制售假酒進行了打擊,公布了若干次成功的搜捕行動,沒收的假酒成千上萬。從那以后,這類報道變得較為少見。“一陣風式”的嚴打過后,盡管中國當局把這一問題放到了相對次要的位置上,制酒行業的許多人卻依舊相信,在2015年,該問題的嚴重性同此前一樣。
棘手的問題比爾·艾斯勒(Bill Isler)來自美國,他自2005年起在北京經營一家酒吧,奉行“無假酒”政策。他說,哪怕是信譽良好的批發商,價目表上也還是會出現假酒。
“我知道有的酒吧用皇冠(Smirnoff)的瓶子提供每瓶1英鎊的伏特加,”他說,“北京以外的地方情況更糟。我去過一些歌廳,那里的威士忌根本不能喝。那壓根就不是威士忌,而是某種混入了調味劑和著色劑的伏特加。”
在中國,大多數烈酒在飲用時都加入了調酒飲料。盡管中產階級對這類烈酒的關注度有所提升,大部分進口品牌相對來說還都是新面孔,很容易用質量低劣的仿制品冒充真品。這條規則也同樣適用于香檳酒。去年,上海一位夜店經理告訴富勒頓:“這些人可能是暴發戶,他們喝著唐·培里儂香檳王(Dom Perignon),卻并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
在一些城市,為了保持業界領先地位,許多假酒制造商都變得越來越高明。“哪怕是中國一些最著名的調酒師也很難認出高度仿真的偽造品,”丹尼爾·泰斯林(Daniel Taytslin)說。他是東戈森公司(Gotham East)的總經理,該公司專門面向中國進口酒類。
向中國進口酒類的稅率很高。進入國內的酒類會在酒瓶上打上進口標識,以保證合法進口商的貨物不會被造假者替換,同時也可證明其合法性。但不少犯罪分子都更領先一步。泰斯林說,造假者非常善于移除合法進口商標酒瓶上的唯一標識。
百加得(Bacardi)等酒業公司同中國酒吧合作促銷精制酒品,他們向消費假酒的行為發起競爭,聘請客座調酒師,舉辦雞尾酒競賽。但在更為基礎的層面上,進行競爭的往往是酒吧的經營者們。大衛·施羅德(David Schroeder)原先是一名美國警察,目前在上海經營著名的Senator Saloon酒吧。他曾發現疑似經銷假酒的人企圖向他的顧客購買酒瓶,從那以后,他開始粉碎他的空酒瓶。
盡管存在這些障礙,泰斯林依舊滿懷希望地認為,隨著中國人愈發習慣于消費進口商品,中國社會對假酒的容忍度將會降低。
“這里的年輕一代越來越關注他們喝到的東西,因此情況終將好轉,”他說,“正如這一代人更喜歡抱怨環境污染那樣。”
這樣的意識要想觸及北京那些價格低廉的酒吧恐怕還有待時日。再回到三里屯的酒吧內,斯通-班克斯端詳著一瓶威士忌,那上面的標簽是“占邊”(Jim Beam)。旁邊一家雞尾酒吧里,這種酒的售價是60元/杯,而這里是95元/瓶。他沒點這瓶酒,而是點了一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