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醒酒”,常喝酒的人都不會陌生,所謂“喝酒一時爽,醒酒火葬場”,只要喝醉過一次的人,就絕不會對剛剛醒酒時的頭暈、嘔吐、胃痛感到陌生。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人的“醒酒”,而是葡萄酒的“醒酒”。相信許多人對葡萄酒醒酒的第一印象,都是著名漫畫《神之水滴》里,男主人公用華麗的手法對1999年份的Richebourg醒酒的場景。
到底為什么要醒酒呢?醒酒的工具到底有哪些呢?醒酒是侍酒師的特權嗎?醒酒的手法就必須要華麗麗的嗎?不同的葡萄酒應該怎么醒酒呢?香檳需要醒酒嗎…… 對于這些常見的問題,我們今天便來一一解答。
為什么要醒酒?
打個比方,許多葡萄酒在酒瓶里沉睡著,就像人剛睡醒時無法進入最佳狀態一樣,剛被打開的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迷糊”,而醒酒,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喚醒葡萄酒。
簡單來說,醒酒有兩大目的:一是除酒渣,二是讓酒與空氣接觸,進行一定程度的氧化,散掉濁味,打開香氣,改善口感。
我們先說除酒渣的功能。酒渣就是酒中物質的沉淀,本質是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結晶、色素和單寧結合在一起的結果。酒渣常存在于陳年后的老年份葡萄酒和裝瓶前未經過濾的葡萄酒中,例如年份波特酒和自然酒。
在倒酒的時候,如果不經醒酒,酒渣很容易就和酒液一起被倒入杯中,葡萄酒不僅看起來渾濁,嘗起來也會有明顯的顆粒感,影響味覺體驗。
所以,人們對于酒渣往往是又愛又恨,愛它標榜一瓶酒活過的漫長年月,又恨它太容易把這醞釀許久的味道給毀了。如果想喝美酒又不想受到酒渣的影響,喝前醒酒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去除酒渣外,醒酒對葡萄酒的香氣和口感也會造成很明顯的影響。首先,醒酒可以散去酒中的某些濁味。比如說,葡萄酒中常出現的臭雞蛋、點燃的火柴、燒焦的橡膠、煮爛的卷心菜味,這些氣味源于含硫化合物,在葡萄酒中非常常見,會讓人惡心,掩蓋果香。而醒酒,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讓其揮發掉的。
不僅如此,不少人也認為,葡萄酒在醒酒的過程中由于一直和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這種氧化作用,對于一些單寧強勁的新酒尤其明顯。當這些葡萄酒剛被打開時,香氣和口感被單寧緊緊裹住,無法展現自己的潛在魅力。在醒酒過程中,氧氣會使單寧變得更加柔和,抹去口感中的粗糙與尖刻,讓隱藏的香氣釋放出來,甚至逐漸發展出更多新的香氣。隨著時間的流逝,葡萄酒如同一張被攥成團的紙逐漸展開,就像是兩個人互相熟悉了之后,放下拘謹與戒備,慢慢敞開了心懷,成為真正的朋友。
再說說醒酒器
醒酒器是醒酒用的工具。相傳,最早的醒酒器可能是羅馬人使用的侍酒瓶,一種立方體形狀的瓶子。
后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不斷改變,醒酒器的形狀也因此在不斷改變著。
雖然醒酒器的外表在不斷改變,但幾百年來,醒酒器逐漸擁有了一個固定形象——沒有把手、由玻璃制成、容量在1L左右。這里需要一提的是,有蓋子的傳統上被稱為Decanter,通常用來裝葡萄酒,沒有蓋子的被稱為Carafe,可以裝水、果汁、牛奶或任何酒精飲料,不過現在人們大都不進行區分,只要用于醒酒,便將它們稱為醒酒器(Decanter)。
發展至今,常見的醒酒器主要有以下幾種:
這幾種形狀的醒酒器,基本上滿足了所有葡萄酒的需求。其中,小號的醒酒器也被稱為老酒醒酒器,其表面積較小,適合保護老酒纖弱的香氣和結構,年輕、強壯的葡萄酒,則適合中號或大號的醒酒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市面上還有一些特殊的醒酒器。比如快速醒酒器,你只需要把它安裝在酒瓶口,然后像往常一樣倒酒即可。由于使用快速醒酒器醒酒,葡萄酒的氧化速度會比使用普通醒酒器時快很多,所以醒老酒的話,最好不要使用它。
還有大名鼎鼎的酒鑰匙。酒鑰匙(Clef du Vin)是一件通過特殊方法制成的,使用了多種金屬合金的神奇小圓片,據說把它放入葡萄酒中,1秒的時間就能讓人了解到葡萄酒1年之后的味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比醒酒還要神奇。
當然,只要能控制好和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效率,醒酒器的外形其實并不重要。雖然不同的酒具生產商設計了各種造型優雅、甚至奇特的醒酒器,但它們的作用無疑大同小異。
具體該如何醒酒?
第一步:靜置葡萄酒
如果這瓶葡萄酒已經在酒柜里躺了很長時間,那么在醒酒之前,最好提前幾天把它拿出來,放在避光通風的環境里豎直靜置。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酒渣沉到瓶底,這樣倒酒時,只要舍去最后的酒液,就能除去酒中大部分的酒渣。
如果來不及提前幾天準備,也可以借助侍酒架(Decanting Cradle),讓葡萄酒在餐桌上也保持著和酒窖里一樣躺著的狀態,避免晃動,倒酒時也可以防止酒渣污染酒液。當然,如果這款葡萄酒并沒有酒渣,那么前面的靜置過程和侍酒架都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