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用科學的角度證實了一個流傳了很多年的觀點:大部分人都無法分辨一瓶廉價葡萄酒和一瓶貴價葡萄酒的區別!人們在被告知他們在喝一瓶比較貴的葡萄酒時會獲得更大的滿足,即使這瓶酒跟一瓶廉價葡萄酒完全沒有兩樣。而以下做法就會給您“這瓶酒很貴”的心理暗示。
這瓶酒很“老”
俗話說:酒越存越香,但這句話好像對葡萄酒卻并不管用。葡萄酒并不是年份越老,品質就越好。相反有些酒年份老了,葡萄酒早已經壞了。通常,除了少數產區的葡萄酒外,絕大多數葡萄酒并不能保存很多年。只有高單寧和高酸或高糖分的葡萄酒才能放置較長時間,而如法國日常餐酒 VDF,如果放置 10 年后再飲用,恐怕這酒已經壞了。因為它的酒體支撐不了這么多年的陳年熟化,單寧早已經解體,更多呈現的是酸澀的風味。
這瓶酒很“豪華”
很多葡萄酒愛好者,看到很豪華的葡萄酒商標,就覺得這款酒品質很好,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商標質量好壞并不一定代表酒的品質的好壞,雖說一般大的葡萄酒生產商的酒標也很棒,但是不少普通葡萄酒也會用一個金屬材質的酒標來裝飾自己,以對你形成“酒標都這么奢華,酒也一定很棒”的暗示。
這瓶酒“度數很高”
中國有很多白酒的酒友,他們喝葡萄酒的時候,也會有一個誤區:葡萄酒酒精度越高,酒品質越好。酒精度高能反映出葡萄的成熟度高,但不能與葡萄酒品質不能劃等號。在好的年份,葡萄成熟度越高,果實中糖分越高,其葡萄酒酒精度也越高,一定程度上酒質越好。但也有些國家和產區,在果實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發酵過程中添加糖分也會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但這種葡萄酒品質并不一定高。因為這種酒精會帶來一股濃烈的刺鼻味,會掩蓋葡萄酒的香氣,同時也會使得酒體變得粗糙,失衡。所以,酒精度高低與葡萄酒品質不能完全對等。
這瓶酒“凹槽很深”
葡萄酒圈有這種傳言,葡萄酒的凹槽越深,葡萄酒的品質越好。其實,這也是錯誤的。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會形成酒石酸沉淀,需要凹槽來積存沉淀。但一般的葡萄酒并不能陳年很久,大多數需在 3-5 年內飲用,需陳年數十年的葡萄酒并不多,所以很多葡萄酒帶有很深的凹槽并沒有太多意義。所以,凹槽與葡萄酒品質本身也并沒有絕對關系。
這瓶酒很“重”
中國人講究面子,很多人認為葡萄酒瓶越重,葡萄酒品質越好,但是不是這樣呢?其實,并不是這樣。智利很多普通葡萄酒,也會采用上寬下窄的重型瓶,品質也只是普通葡萄酒而已,而如法國波爾多名莊酒,雖然瓶身不重,但品質卻非常高。所以瓶子重量與葡萄酒品質并無絕對關系。
這瓶酒“顏色很深”
有些消費者挑酒的時候,會選擇顏色深的葡萄酒。他們認為:顏色深的葡萄酒,其單寧和多酚類物質含量越高,品質越好,營養價格越高。但其實并非如此,如勃艮第特級園黑皮諾葡萄酒,通常顏色較淺,但品質卻位列世界葡萄酒頂端行列。而澳洲東南澳西拉,顏色通常較深厚點,但品質并不一定會非常好。
這瓶酒“陳釀很久”
橡木桶能賦予葡萄酒陳釀香氣,還能增加葡萄酒的酒體,大多數情況下會對葡萄酒起到促進作用。一般經過橡木桶的葡萄酒, 其成本也較高。所以在買酒的時候經常會被告知:這款酒陳釀 18個月,價格賣的高,這個酒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價格賣的低。從而消費者會形成一個誤區:經過橡木桶時間越長,葡萄酒品質越高,價格越貴。但這也是不正確的,尤其是對一些清新細膩的葡萄品種而言,并非橡木桶陳釀時間越長越好。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最簡單來說,我們消費者多有橡木塞情懷,很多酒莊即使知道螺旋蓋的好處也不敢輕易使用。不過如果有一天螺旋蓋被人認為是品質好的葡萄酒的象征,相信為了取悅消費者時,會有很多酒莊就會采用螺旋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