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日本栽培葡萄的歷史傳說是源于公元718年的山梨縣,當時那里開始栽培葡萄,也可能用葡萄生產出了葡萄酒。真正有文獻記載的是在十六世紀,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抵達日本后將帶來的葡萄牙葡萄酒作為禮物進獻給當時日本的地方長官,隨后,傳教士們不僅繼續運送葡萄酒到日本,還使用本地的葡萄混合釀造出了古老的shinshu葡萄酒。
在日本明治維新的19世紀60年代后期,日本本地葡萄酒產業開始啟動,山梨縣于1875年的第一次正式生產出了本地的葡萄酒。公元1877年,宮崎光太郎、土屋龍憲、高野正誠等一批日本青年前往法國波爾多學習釀酒技術,宮崎光太郎回國后創立了日本第一個現代葡萄酒釀造企業——“大日本山梨縣葡萄酒株式會社”,拉開了日本葡萄酒現代產業的序幕。
在那一時期,日本開始從歐洲引種釀酒葡萄,由于經歷了數次嚴重的病害,從歐洲引種的葡萄幾經滅絕,后改為從美國引種抗病力強的葡萄。直到二戰結束后,隨著日本國內掀起的農業革命浪潮,葡萄酒產業開始逐漸成長壯大。特別是影響全國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運動,使得多個地區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業有了很大發展。不過那時相對于日本大量進口國外的瓶裝葡萄酒和原酒而言,日本國內的葡萄酒產量仍然是微不足道。
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日本人并不喜歡葡萄酒的酸澀味,而是喜歡甜蜜的口味,所以,在釀造本地的葡萄酒時,日本人大量添加白糖使葡萄酒飲用起來溫和“甘口”。因此,本地的消費者對日本葡萄酒的認知就是那種有酒精味香甜的葡萄糖水。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日本的經濟騰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隨著大量的進口葡萄酒和伴隨而來的國外葡萄酒文化的影響,日本的葡萄酒消費和口味呈現了多樣化。那些有品味的消費者開始遺棄本國產葡萄酒而崇尚和沉迷于進口的歐美葡萄酒。這也刺激了日本國產葡萄酒生產企業對品質提升的要求。
從20世紀70年代起,迫于國外產品的壓力,日本葡萄酒行業也開始把目標定在生產出高品質的國產葡萄酒上面,這時日本才真正的開始認真學習西方的先進釀酒經驗,發展釀酒葡萄的栽培,專門引進培育試種篩選了適合本地栽培的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國外葡萄品種,并利用日本先進的農業科技研究的優勢,培育出適合本地條件的嫁接改良品種,不僅如此,日本各葡萄酒生產企業還積極輸送人才到國外學習釀酒技術,探索適合本地原料的釀酒工藝,提高釀酒技術水平,使得日本葡萄酒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漸開始得到國外葡萄酒行業同行的認可和日本國內葡萄酒消費者的認可,并在國內外各種葡萄酒評比大賽中獲得了多個獎項。此外,日本還積極發展有機葡萄酒的生產,以適應消費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從2002年開始,山梨縣還倡導“日本的葡萄酒只用100%日本葡萄”,以提高本土葡萄酒的民族品牌形象。
概況
日本目前日本全國大小葡萄酒生產企業約200多家,葡萄酒年生產量在10多萬噸,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日本所生產的葡萄酒種類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別,包括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起泡酒、冰酒、貴腐酒、加烈葡萄酒等。而日本的白葡萄酒的整體釀造水平及產品品質要高于其他類型的葡萄酒,白葡萄酒的總產量也占日本國產葡萄酒總產量的相當大的比例。日本產葡萄酒幾乎完全內銷,出口量很少。
日本的氣候寒冷,濕度高,栽培釀酒葡萄難度大,葡萄的品質相對普遍不高。日本的主要葡萄酒產區是山梨縣、北海道、山形縣、新瀉縣、長野縣、滋賀縣、櫪木縣、京都、大阪、兵庫縣、宮崎縣。此外,以前愛知縣是一個葡萄酒生產大縣,但今天那里幾乎已經沒有了葡萄酒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