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平價酒,由于要控制成本,工業生產要做到利潤最大化,除梗做得不仔細,通常還會過度壓榨葡萄汁,把籽和梗都壓爛到果汁中,梗中濃烈粗糙的單寧當然同樣落入酒中,想不苦就難了。
請記住好酒與釀壞的酒都會有明顯的單寧,分別在于好酒是有架構的,單寧帶來堅實的質感,陳年未夠的好酒會帶較重單寧,而隨著時間的演化,酒中的單寧,由生澀轉變為圓渾,喝起來就更柔順了,亦增加了其陳年能力。比如你開了一支三年前出品的瑪歌區列級酒,肯定是太早了,明顯地木味和澀味都會過重,但你仍然會感覺到圓潤感,味道是甘而不苦。
相反平價酒(通常是超市數十元的紅酒)因為釀造得粗糙,單寧太高,失去平衡,就會變得尖銳生澀難以入口。過重的苦味和酒精結合,對女士來說就會覺得特別難飲。而這種酒即使陳年多幾年,苦味亦依舊。至于單寧不足的酒,骨架松散,酒體會較薄,沒有個性。
最后,介紹葡萄酒的酸度。
有些人對酸度(Acidity)很敏感,尤其是少喝葡萄酒的朋友,對帶酸的酒會表現得很抗拒。
但葡萄酒是用葡萄釀造,天然發酵,帶點點酸味是自然不過的事。有時明顯的酸度,在品酒中更可表述為鮮明活潑(Fresh / Crispy),可以看高一線。那酸度是好是壞?在葡萄酒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其實無論紅、白葡萄酒都會帶酸度,酸度可以增加酒的風味和清爽感,通常帶明顯酸度的酒喝起來感覺較為輕盈(Light),配合味道較淡的食物如海鮮會更清鮮。當然,如果酸度過高,就會過于尖銳(Sharp)刺激,相反過低就會過膩(Heavy),始終平衡才是最重要。
一般來說,在寒冷地區釀造的葡萄酒,無論是紅葡萄酒或白葡萄酒,酸度都會比在較熱的低緯度地區來得高。另外,白葡萄酒的酸度通常也比紅葡萄酒高,這也是白葡萄酒喝起來更為輕盈,相反紅葡萄酒會較濃重(Full body)的原因。
采收時間亦是影響酸度的另一重要因素,越遲采收的葡萄越成熟,果實的糖份越高,所以甜酒通常會用晚收(Late harvest)方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