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給大家講了加水變渾濁不一定能判定是否糧食酒,并且給大家講了如何用科學方法判定酒質量的優劣,主要是告訴大家不能僅僅憑借簡單的方法判定酒的質量,這次給大家講講不能僅僅憑借顏色來判定是否老酒。
到底黃不黃,白酒顏色國標怎么定的?
1、白酒顏色到底有哪些標準?
第一類為無色或微黃色:有濃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鳳香型白酒,豉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白酒,濃醬兼香型白酒,例如五糧液酒,劍南春酒,口子窖酒,古井貢酒,水井坊酒,舍得酒,沱牌酒,互助青稞酒,53度貴州飛天茅臺酒,國臺酒等。
第二類為無色:有米香型白酒等,如桂林三花酒。第三類為微黃色:例如陳年貴州茅臺酒,道光廿五貢酒等。所以,如果買到米香型白酒如果是顏色微黃,您可就悲催了,這代表是品質不合格的,并非是陳年好酒。這里特別提一下,國標也是在發展變化中的,比如說鳳香型白酒,1994年的國標GB/T 14867-1994規定是“無色,清亮透明”,而到了2007年的國標GB/T 14867-2007則規定是“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
2、白酒微黃顏色是不是憑肉眼判定?
朋友們常說這瓶酒顏色微黃或者發黃,那么真正白酒色澤的檢測,是不是就光憑借人的肉眼判定呢?一般質檢人員在檢測白酒色澤時候,往往是依據產品所屬的香型標準,參考其透光性,呈現的顏色視覺指標來判斷。而真正白酒微黃的科學判定,還沒有統一的方法,有人建議用0.1mg/ml的重鉻酸鉀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色,也有人用黃血鹽配成不同濃度的水溶液,區別白酒的微黃、稍黃、較黃、淡黃、淺黃、棕黃、黃色等等。
你肉眼看到的微黃,實際上可能是在質檢人員那里判定為稍黃甚至淡黃的。
白酒微黃色,你從哪里來?
在介紹白酒微黃色的原因之前,請朋友們記住一個名詞:“美拉德反應”。記住這個名詞,你就可以向白酒菜鳥們顯示你的知識淵博啦!
釀酒原料:白酒產生微黃色的來源可追溯到釀酒原料,如高粱原料中含有花黃素,當固態發酵的溫度較高,發酵的時間較長,加上蒸餾后的原酒貯存時間又較長時,白酒會呈現微黃色,這是一種情況。
制酒過程中發酵:醬香型白酒在制酒過程中,一般是處在酸性環境中發酵,在發酵過程中可能有美拉德反應發生生成1.2烯醇化有色產物。美拉德反應是氨基化合物和還原糖化合物之間發生的反應,該反應是一個集縮合、分解、脫羧、脫氨、脫氫等一系列反應的交叉反應,生成多種酮、醛、醇及呋喃、吡喃、吡啶、噻吩、吡咯、吡嗪等雜環化合物,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味成分就是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至今為止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成分都沒有研究清楚,但是大家都公認美拉德反應與醬香型主體香產生密切相關,美拉德反應在酸性環境下一般生成1.2烯醇化有色產物。
酒中酯類等:如酒中含有的酯類(高級脂肪酸酯類等)或雜醇油較多,或者存有類黑精色素,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微黃色。
貯酒的容器:貯酒的容器,如用豬血、石灰、油料等裱糊的容器貯酒時, 白酒經過較長的貯存(一般3年以上)后,存于血料中的鐵離子逐漸溶出而使白酒呈微黃色。
長時間貯存:入庫原酒為無色透明,而出廠的成品酒則為微黃透明。這是由于原酒在較長的貯存過程中,生成了一些聯酮類化合物,比如茅臺酒中含丁二酮2~8 mg/100 mL,是一種黃色油狀液體的物質;另外由于蒸餾出的基酒中有含羰基及氨基類的微量成分,它們同樣可進行緩慢的美拉德反應,所以白酒微帶黃色,隨著陳釀時間的延長,酒的黃色還會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