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收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不少人出于對文化和歷史的愛好而收藏老酒,今天我們從歷史談起,帶您細細梳理醬香型老酒的體系收藏。下面我們提到的這些醬香型老酒,是非常珍貴稀有的,能收全這些老酒,應該算得上是非常幸運了。
醬香入門——鼻祖茅臺
醬香型老酒的收藏,自然少不了提到醬香型酒的鼻祖——茅臺。貴州茅臺鎮特殊的地理環境、茅臺酒特有的原料與傳統釀酒工藝以及特殊的歷史淵源,使得茅臺酒成為酒中霸主,是在老酒收藏界一直是香餑餑。
要收藏全系列的茅臺老酒,對于一般收藏愛好者來說實在是件難事,然而,收藏“仿茅醬香酒”并自成體系,這倒還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些曾經風靡全國的“仿茅醬香酒”,如果能收全這些老酒,也算得上是蔚為大觀呀!
1964年,全國11個省(市)釀酒技術人員和技術干部前往貴州茅臺酒廠進行學習,并在全國展開醬香型白酒釀酒試點。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醬香型白酒開始在全國逐步普及起來......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大地上涌現了大量仿制茅臺工藝的醬香型白酒,他們有的或許不算成熟,有的融入了屬于自己的地域特色,但總體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江西醬香酒:梅嶺酒
據資料記載,一九七〇年南昌酒廠派有經驗的老酒師前往貴州茅臺酒廠學習,然后結合南昌酒廠實際生產情況釀制出具有醬香風格的梅嶺酒。在1973年的華東大曲酒技術協作會上,深受認可與肯定。70年代的梅嶺酒(后更名為灌城酒),是當時江西第一款最高端的醬香型酒,可見意義非凡,這款酒在收藏市場上很少見,因此,價格頗高。
復制的茅臺酒:珍酒
珍酒,被稱之為“易地茅臺”。據說當時把茅臺酒釀制的所有工藝流程、設備、老酒師都帶到了遵義,甚至連茅臺酒廠的灰塵也裝了一箱帶走,開始不斷嘗試在異地“復制的茅臺酒”。
當時這款酒釀制得到底怎么樣呢?查閱當時的歷史資料,評審專家給出的結論是“基本具有茅臺酒風格,質量接近市售茅臺酒水平”。盡管全世界人都認為茅臺酒是不可復制的,但珍酒做到了“接近茅臺水平”。
集名品之長:武陵酒
由于當時茅臺作為接待酒,供不應求。于是,當時的湖南省決定開生產一款與茅臺口感接近、品質相當的接待酒。作為1971年發展的醬香新品種,武陵酒卻并非完全照搬“茅臺酒傳統釀酒工藝”。當時的酒師四次到茅臺考察、三次去瀘州考察、二次去杏花村、多次到五糧液學習,可謂是博覽百家。
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是90年代初的武陵酒,他們的市場價格普遍在1500-2000元。
工藝創新改良:龍濱酒
1979年,在哈爾濱輕工所的協助下,對茅臺酒傳統釀酒工藝以“科學態度”進行改良。茅臺鎮傳統工藝到了黑龍江,釀造的醬香型有了屬于黑龍江的味道。
麩曲醬香:凌川白酒
隨著試制茅臺酒的不斷推廣,用大曲釀造的醬香酒已經被很多人所熟悉。醬香酒的試制,促進了北方很多地區在釀酒工藝上的改良,麩曲醬香型酒因運而生,遼寧省錦州凌川酒廠是最早開始用麩曲法生產醬香型白酒的企業。這種麩曲醬香工藝獨樹一幟,使得酒廠在借鑒茅臺酒工藝之余,有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除了錦州凌川酒廠的凌川白酒以外,河北生產的“迎春酒””、天津生產的“蘆臺春”、北京生產的“燕嶺春”、這些酒都是麩曲醬香型酒的典型代表。
醬香型酒工藝的普及,使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涌現了許多知名醬香型美酒。它們有別于茅臺,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風味。
小貼士:
當時較為出名的醬香型白酒,是收藏醬香型酒必備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