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飲酒自古以來就與各種節日儀式有不解之緣。婚慶嫁娶概莫能外。我國陜西地區的結婚酒俗之多也是在全國之先的:
相親酒
陜北在訂婚這天,男方的禮品中少不了有兩瓶好酒。兩瓶酒貼上雙喜字紅酒花,用紅頭繩拴在一起,表示兩人拴牢不離。兩瓶喜酒被眾人喝完后,男方必須把酒瓶帶回去,且帶回的酒瓶不能是空的,女方要在酒瓶內裝些熟米、香、艾和青葉等物。熟米表示兩家親事已如生米做成熟飯,永不反悔;香、艾諧音“相愛”,香和青葉諧音“相親”,表示男女相親相愛。
四色禮
男方擇定迎娶吉日,讓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俗稱送日子,又稱送單或送期單,這就是古代的請期。古禮請期用雁,現代多用四色禮,即煙、酒、糖、茶。
感恩酒
關中和陜北的新郎不參加吃離娘飯的儀式,只派人送去禮品。而陜南巴山地區的新郎則要親自將酒、肉及糕點等食品送到女家,并同新娘一起親自入廚炒菜做飯;這天不讓母親進廚勞動。酒菜擺上桌子,推娘親上坐,請父親和親友作陪,兄弟姐妹圍坐兩邊。新婚的一對青年,雙雙給娘行禮,兩人輪番給娘親敬奉酒菜,并唱“感恩歌”,唱了一曲又一曲,惜別之情綿綿不盡,酒宴一直要進行到深夜。這種風俗至今仍在巴山地區流行。
離娘酒
迎親帶去的禮品,各地大同小異,在關中西部除了離娘布、離娘酒,還必須有四斤豬肉,稱為禮吊;并有豬蹄一對。女方將禮吊收下,將豬蹄退回,叫“蹄蹄來,蹄蹄去”,意謂今后來往不斷。
下馬酒
關中和陜南都有新郎迎親的習俗,此即古禮中的親迎。而陜北的新郎則不迎親,轎夫抬著新郎,只走出村口就下轎返回,名為壓轎。迎親隊伍快到女方門口時,炮手裝上火藥,鳴炮三聲(現在由鞭炮代替),稱迎親禮炮。樂隊嗩吶長鳴,鑼鼓緊三慢四。女方親屬出門迎接,到了門口,轎門朝喜神所在的方向停落。下書人手捧大紅喜帖,雙手交給女方執事人,新郎下馬恭立,女方執事人遞給三杯酒。新郎只飲一杯,稱下馬酒;其余兩杯奠地,名為祭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