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喜歡飲酒,也善于飲酒,飲酒是羌族人的一種民間風氣,大到宗教祭祀、還愿、冠禮、婚喪嫁娶、節日慶典、修房造屋,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生產勞動、招待貴賓、朋友聚會等都以酒來助興。
羌族釀酒的歷史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從事農業。原因之二是,“禹興于西羌”,而我國釀酒先圣儀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雖喜豪飲,但卻很少爛醉滋事。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飲用時向壇子中注入點水,用細竹管吸飲,男女老少輪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稱此為“連渣帶水,一醉二飽”。 飲時先由在場的最年長者講說四言八句合轍押韻的吉利話,作為“祝酒詞”,然后按年齡長幼依次輪咂。平輩們在一起飲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長竹管于壇中,同時飲用。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羌族民間還有“重陽酒”,“玉麥蒸蒸酒”。重陽節釀制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此外他們也飲白酒。孩子和婦女們常飲加了蜂蜜的甜酒。
羌族釀酒的歷史也非常悠久,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雖喜豪飲,但卻很少爛醉滋事。獨特 的飲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麥、玉米釀成,封于壇中,飲時啟封,注入開水,插上竹管,眾 人輪流吸吮,因而稱之為喝"咂酒"。
邊飲邊加清水,直至味淡 。咂酒是種低度的醪糟酒。飲時先由在場的最年長者講 說四言八句合轍押韻的吉利話,作為"祝酒詞",然后按年齡長幼依次輪咂。平輩們在一起飲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長竹管于壇中,同時飲用。 羌族民間還有"重陽酒","玉麥蒸蒸酒"。孩子和婦女們常飲加了蜂蜜的甜酒。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并致詞祝福。
開口酒羌族婚姻習俗。流行于汶川、茂縣、理縣等地。男方相中某位姑娘后,請媒人去女家說親。若女家同意,即向男方提出需辦多少酒席。吃了此酒,雙方便算初步定下婚事。
大訂酒羌族婚姻習俗。流行于汶川、茂縣、理縣等地。吃過小訂酒一段時間后,男方擇吉日女方家備辦酒席,招待其所有的親友。同時,送去財禮,特別要送一份貴重禮物給岳母。在這個儀式上,男女雙方商定婚期、婚禮等事項。
羌族酒文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古羌文化中包含著酒的醇香。從古到今,羌族歷來就有自身獨特的酒文化風格,并對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