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釀網配圖
品酒師的形象往往出現于奢華的聚會、高級酒店,或者氣派的酒莊。各種宣傳中,品酒師似乎都是衣著考究、彬彬有禮,舉止優雅的典型,用標準的手勢握著酒杯,沉醉又專注的深深一品,杯中之物一切秘密都了然于胸。資深品酒師是如何煉成的呢?下面佳釀網小編跟大家來分享資深品酒師的升級過程。
無論如何,好的葡萄酒品酒師都必須有一手艷驚四座的技術:盲品。一杯沒有任何說明的葡萄酒,抿一小口,能夠知道酒的產地、年份,品牌以及各種特征。這得需要一個好鼻子,一個好舌頭,還得靠天分,如武俠中的高手,年輕時就必然骨骼奇絕,若是一個郭靖,大概沒有什么師傅能如洪七公般創造奇跡。
品酒的本事沒有個幾年之功是萬萬不行的。最起碼,低檔酒、中檔酒、高檔酒都要嘗過,有比較才能辨別好壞。周宏業說品酒師得從低檔酒品起,若是開始就接觸高檔酒,那就如同一出生就穿絲帛錦衣,從此之后就忍受不了棉麻布,也就不能體會棉麻布也有其惹人喜愛的種種好處。
愛酒之人都是想喝好酒的,尤其是深刻明白好酒妙處的品酒師們。所以做品酒師是個燒錢的工作。酒的等級不斷進階,單價從幾十、幾百到上千上萬,癡迷者最后傾家蕩產的大有人在。在這方面周宏業是理智的,平日里只喝“性價比最高的酒”,做到這一點也很不容易,要對各種酒的品質和行情了如指掌才行。當然,一個獲得業界認可的品酒師是不缺少喝好酒的機會的。常有熱愛酒文化的富豪以及酒商請周宏業去品嘗一些或稀有,或昂貴的酒,以為酒估價,或者對未來市場營銷做出預判。
再牛的劍客也得從“背劍譜”學起。要成為頂尖的品酒師除了天賦,還得靠后天的修煉——熟記各種酒的前世今生、來歷、品性。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與敏銳的味覺、嗅覺相互佐證。比如一瓶產自澳大利亞的紅葡萄酒是不可能嘗出波爾多紅酒因地質而具有的那種特別味道的,有時候眼睛、鼻子和舌頭會欺騙你,但知識不會。有些若有若無、似是而非的味道,即便品酒師要加以渲染,也會根據產地做出判斷,絕不會張冠李戴。如果說從重慶美女身上聞到火鍋味是正常的,但要聞到煎餅卷大蔥的味道,心里就要畫個問號,細品慎言才行。周宏業說起葡萄酒文化如數家珍:什么地方產什么樣的酒,有什么特別的味道,當地的地質、風土人情如何……他說,自己平時愛看相關方面的書,同時也有機會到國外去參觀學習,如此積累下來,就會越來越愛上美酒背后的文化,對酒本身品質的追求就沒有那么執著了。
一些富裕階層在盡嘗各種貴、奇的美酒之后,也開始注重文化的體驗。這時候,品酒師就擔當起“文化導師”的角色,引領喝酒的人從味覺、嗅覺的感官享受,邁向更高的精神享受。此種情況下,品酒師經常面臨兩難境地:主人家提供的酒雖然價值不菲,但有時候味道和內涵并不與之價格相匹配。此時要不要說真話成為一個難題。說真話壞了東道主的心情,說假話一是違背原則,二是壞了口碑。周宏業說,品酒師一般都極具個性,尤其是本身身價就不菲的品酒師,更不怕得罪人,經常令東道主顏面無光。不過這正是品酒師的可愛之處。
國內品酒師在業界的認可度因為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常常是靠在小圈子內口口相傳。除了技驚四座的酒的識別能力,也講究“門第”。一個師從國際大師的品酒師自然能獲得業界更多的青睞。另外,品酒師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也需要有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很多品酒師都為雜志撰稿,或者在酒類的展會上做評委、嘉賓,這是樹立個人品牌的有效途徑。
品酒師可不代表是“酒鬼”,酒量也不一定很大,但在酒入喉前后的每個細節都有戲如發絲的專注體驗。以葡萄酒為例:醒酒是最基礎的一步。在品酒師眼里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醒多久,在什么樣的溫度下醒酒要有精確的把握,否則很容易暴殄天物。醒酒之后就觀察,從酒的顏色和色澤判斷這瓶酒是否成熟,是不是有雜質。接下來就是聞。這要結合葡萄酒專業知識,了解當地的土質以及各種特別的味道。最后,就是嘗。喝大半口紅酒,在口內停留十幾秒,深呼吸讓空氣與酒充分接觸,感受其酸、澀、甜等口感。
品酒師也許并不神秘,但對愛酒之人來說,這是一個幸福的職業。每日有美酒作伴,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