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酒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酒文化史上,蒙古族的酒文化也是一筆不容忽視的重彩。
蒙古族獨特的酒是馬奶酒,蒙語稱“馬拉音阿日黑”。此酒透明醇香,香氣沁人,酒精度不高,飲后不易醉。經常適量飲用,有驅寒、活血、舒筋等功效。蒙古人把馬奶酒當做是最珍貴的飲料,每年從夏伏至中秋這段日子,牧民們家家戶戶門前拴著馬駒,擠馬奶。釀制馬奶酒后,不論男女老少都飲。馬可波羅曾說過這種酒類白葡萄酒,味道極好。蒙古族人常用自己釀制的最好的馬奶酒招待尊貴的客人。飲酒的儀式據《多桑蒙古史》記載:飲宴開始時,把酒灑在帳幕男主人頭邊的偶像上,隨后依次灑在帳幕內所有其他偶像上。再由仆人盛一杯酒步出帳外,先向南方灑三次,每次均要下跪行禮,這是向火敬禮;接著向東方灑酒拜天,再向西方灑酒拜水;最后向北方灑酒祭奠死者。男主人舉杯將飲時,先要將杯中的酒倒一些在地上,作為對大地的尊敬,如果他是在馬背上,便倒一些灑在馬的頸或鬃毛上。飲宴開始后,為了向客人證明酒中無毒,主人必先自飲,然后再遞給賓客飲用。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蒙古族表示對客人禮敬的酒俗。
現在蒙古族人逢年過節,都少不了一種叫德吉拉的禮節。德吉拉漢譯為第一盅酒,當客人入座后,主人雙手捧著有酥油的銀碗酒壺,從長者或尊者開始敬德吉。接受敬意的客人,雙手接過銀碗,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蘸一下酥油,向天彈去,如此重復三次,客人依次輪流完成這一禮節后,主人便斟酒敬客人,接受敬酒的客人也做上述動作。酒必須喝干,才是對主人的尊敬,若推讓不喝,被視為瞧不起主人。
向客人敬酒,是蒙古族人對客人表示敬重和愛戴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佳節還是喜慶之日,都離不開酒來增加氣氛和表達情意。蒙古族人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華。
牧民草原放牧,常常隨身帶有酒壺。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平日探望親友,帶的禮品中常常有酒。有客人到來,無酒不成席。給客人敬酒,一次要敬三杯?腿藨亢韧,以示對主人的感激之情和以誠相見之意。蒙古族勸酒的方式也比較獨特。酒宴上,客人如不喝酒,主人便即興唱歌相勸,直唱到客人喝下杯中酒為止。因此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腿巳舸_實不善飲酒,即將三巡酒各飲少許后歸還主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每年夏歷八月末要歡慶馬奶節。
酒作為一種興奮劑推動了歌舞的創作與表演,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草原特殊環境中心里思維的外在發揮,蒙古族酒文化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必將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