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中到大學,不僅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同時也是年齡階段的跨越,到了大學之后,逐漸離開父母的約束,思想更為獨立、成熟。且如今,大學里的聚會,不外乎喝酒唱歌,不論是班級聚餐,社團部門聚餐,除了喝酒也就是喝酒。再不同于初、高中,一旦得到批評亦或異議,大學生便將其美其名曰:發揚中國的“酒文化”。
現在不論是東西,只要加上文化二字,都仿佛一下變成了多么文雅有內涵的東西。酒文化就比單純的喝酒聽起來高大上許多。
中國確實有一種酒文化,不過此酒文化非彼酒文化。古時的文人有七大雅——琴棋書畫詩酒茶。酒作為七大雅之一,一向是文人墨客鐘情的對象。但是古時飲酒是分對象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古代的文人飲酒,是品酒,用的酒盅也是小酒盅。牛飲者或是市井粗人,或是江湖豪俠。而到如今,似乎不分場合,不分對象,看見白酒先來三大杯才是正確的事情,否則就是不敬。
且看看大學,每年總有那么一段時間馬路上都是醉漢,一是因為每年年底各種社團或是學生自發組織的聚餐活動,二是因為每年畢業季大四學長學姐的“散伙飯”。但是這種聚餐多拼酒而非品酒,從啤酒喝到白酒,偶爾還來點黃酒,不喝得頭昏腦脹滿嘴胡話不罷休。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能把事情的責任都歸咎于大學生。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大學里的“酒文化”或是現今社會上所謂“酒桌文化”的延伸。很多人都喜歡把事情放到酒桌上談,誰喝的多誰就在談判中占優勢。然而這種所謂的“酒桌文化”把酒里蘊藏著的真正的文化內涵壓制。
古人以酒助興,唐朝李白斗酒詩百篇,魏晉嵇康更是號稱“醉仙”,酒成了他們靈感的源泉,孕育了一篇又一篇傳世華章?墒乾F如今斗酒灌下去,大抵只能得到一些醉酒的胡話,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酒后失德的事情。
大學生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萬萬不可混淆文化之概念,傳統的酒文化更不應該被隨意更改,若是畢業之后,將這種“酒文化”帶與社會上,傳播與異國人,豈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