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多而雜。和不簡單是同義詞。在葡萄酒品鑒中復雜是一個描述詞匯,“這款酒非常復雜、飽滿……回味悠長”,什么樣的葡萄酒可以叫做復雜?復雜度是指葡萄酒聞起來和在口腔中可被感知到的香氣類型的數量。下面佳釀網小編為大家講解“復雜”的葡萄酒。
在葡萄酒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這種酒精飲料從祭祀用品進入尋常百姓家,進而使品酒成為一門學問。初期,人們并不關心葡萄酒是否復雜,她更多被賦予宗教和享樂的意義,甚至希臘人習慣向葡萄酒中添加松脂或大量水來飲用。葡萄酒真正被當做藝術來欣賞可能始于荷蘭人稱霸海洋的時代,隨著波爾多新型紅酒的面世,品質出眾的葡萄酒漸漸成為王公貴族把玩的對象。區分葡萄酒品種高下的品酒學問也就應運而生了。
至今,評價葡萄酒品質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體系,不管是英國的20分制還是美國人主導的百分制都遵循類似的評分準則。人們從外觀、鼻聞、口感及整體感受等方面來評判一款酒的品質。除了濃郁度和回味長度兩個可直接感知的因素,對品質最重要的復雜度經常讓愛好者感到困擾。
要界定一款酒的復雜性,首先要有規范的,至少是公認的行業術語。我們可以用山楂、蘭花、菊花等中國常見的植物氣味,也可以用自家小貓小狗身上特定場合才有的氣味或者好聞,香,甜等概括性的描述。但遺憾的是現代的葡萄酒評價體系是西方人建立的,當我們談論葡萄酒這種舶來品時只能用西方已經公認的行業術語才能讓大家都明白我們要表達的意思。誠然,西方人熟悉的氣味東方人并不熟悉,好在西方人并沒有用晦澀的化學名詞來描述葡萄酒,而是用生活中常見的,最能引起共鳴的動植物類氣息來描述香氣。其實這些花、果、木頭、礦物之類的東西,我們在超市或其他場合都有機會碰得到,只要留心觀察就很容易記住。另一個方法是通過典型的葡萄品種的香氣來練習,比如一款非常典型的納帕谷或者澳大利亞溫暖氣候地區的赤霞珠葡萄酒,應該具有明顯的黑醋栗香氣,練習者通過熟悉這樣一款酒就可以知道黑醋栗的氣味。
相反,一款高級的勃艮第特級田葡萄酒,可能具有花香、果香、橡木、堅果、動物和陳年氣息,香氣范圍涵蓋了幾個大概,雖然這瓶酒的濃郁度可能遠不如產自澳大利亞的黑皮諾,但毫無疑問他是非常復雜的。
當然,并不是說葡萄酒一定要復雜才能喝。再復雜的葡萄酒沒有合適的環境和器具也很難品出其中意義,拿一些名貴的葡萄酒來豪飲干杯更是只有土豪才干得出來了。多樣性也是葡萄酒的魅力之一,簡單的或復雜的,濃郁或優雅,甜或不甜,每一種葡萄酒都有欣賞者。喝葡萄酒也不必總是端著架子故作紳士,有些酒就是要拿來暢飲的,干嘛非要讓她收起熱情假裝高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