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與土地的關系密不可分,但出產偉大的佳釀,單有上佳的風土并不足夠,土地的擁有者如何來耕耘、守護自己的土地同樣不可忽視。所以本期借著盤點幾家巴羅洛富有土地的豪門,讓我們去一睹當地耕耘者的性格。
杰西斯•羅賓遜大師的預言:巴羅洛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豪門新貴。
最著名的地主:巴羅洛侯爵(Marchesi di Barolo)
巴羅洛為什么叫巴羅洛?因為有一位巴羅洛侯爵夫人。巴羅洛村是侯爵的世襲領地。末代侯爵Carlo Tancredi Falletti于1807年迎娶法國的Juliette Colbert de Maulévrier。晚年的她贊賞故國同胞開發的美酒配方,于是在自己的領地上建立酒廠,從本村以及周邊各村莊購入葡萄,釀出美酒供給上流社會,終于借宮廷的威望行銷各地。而這些村莊,就變成了今天的Barolo DOCG保護產區。
侯爵夫人名下的酒廠自然是當地的翹楚。她于1864年去世,遺產捐贈給慈善事業。當地酒農Pietro Abbona同自己的兄妹一起買下了侯爵家的酒廠Agenzia Tenuta Opera Pia Barolo,經過五代的傳承,名下一共有120多公頃土地,形成了如今的巴羅洛侯爵酒莊。酒莊總體風格偏新派、討巧,單一園Sarmassa已經連續數年獲得大紅蝦三杯的榮譽。
最大的地主:泉妃 (Fontanafredda)
泉妃從創建之初就是巴羅洛最大的酒莊,擁有100公頃土地。這并不奇怪,因為這里原本是意大利國王Vittorio Emanuele II的獵場。這位完成意大利統一大業的君主,對意大利葡萄酒也有莫大的影響:他的第一位首相延請法國釀酒師Louis Oudart,將原本是甜酒的巴羅洛釀制成干紅;第二位首相在老家托斯卡納定下了現代奇安蒂(Chanti)酒的配方。
國王把獵場賜給了自己的兒子Mirafiore伯爵,而伯爵為了可持續發展,在山坡種上葡萄,還圍繞國王的狩獵行宮,平地建起一個小鎮,招募工人,發展成整個產區最大的酒廠之一。
可惜伯爵的后人經營不善,酒廠破產,由最大的債主,錫耶納的一家銀行接管。銀行資本雄厚,經營有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酒一直保持了較高的質量。他們是巴羅洛最大的生產者,市場上每十瓶巴羅洛就有一瓶來自泉妃。除了自產的葡萄,他們還向周邊酒農收購葡萄,用于基礎款的巴羅洛和Barbaresco;也生產Moscato d’Asti甜型起泡酒,以及Alta Langa DOCG的香檳法起泡酒。畢竟家大業大,積累深厚,泉妃還存有不少老年份的酒,提供所謂的library release。他們恐怕是唯一在中國能提供巴羅洛六個老年份套裝的酒莊了(1996-2001的單一園)。不過,以巴羅洛的陳年能力,這些酒正當年富力強呢。
名字最長的地主:Cordero di Montezemolo
這個家族的歷史和名字一樣長。La Morra村自1340年起就是Falletti伯爵的領地(巴羅洛侯爵的遠房親戚),1941年最后一位女伯爵去世后,Monfalleto莊園傳給了血緣最近的Cordero di Montezemolo家族。這個姓實在太長,對普通意大利人也是挑戰,因此可以簡稱為Montezemolo。如果你喜愛汽車,也許會注意到法拉利集團主席Luca的姓氏與此一致。沒錯,他就是這個家族的成員。
酒莊于1970年初,開始縮短浸皮時間,采用法國橡木桶,追求釀出香氣更宜人且能早飲的酒,與Renato Ratti, Elio Altare, Ceretto并列為新派巴羅洛的先驅。酒莊至今堅持法國橡木桶陳釀,但大區級的巴羅洛也用了一部分傳統的斯拉沃尼亞橡木桶。La Morra村以果味著稱,他們的酒香氣好,口感優雅、綿密而有力,不失為巴羅洛入門的上佳選擇。
最有品味的地主:Vietti
巴羅洛不乏富于藝術品味的酒莊,Vietti就是其中一個。他們的每款產品都有漂亮的酒標,一般以花草昆蟲為主題。自1974年起,他們的每一款珍藏級葡萄酒,都由藝術家設計專屬的酒標。或許這是受了木桐的啟發?不過,40年間,Vietti只推出過15款珍藏酒,自然不能如木桐那樣,每年換標了。酒莊愛惜羽毛,可見一斑。
酒莊主品味的最終衡量標準,恐怕還是他所選擇的風土。以此而論,Vietti可以說獨步巴羅洛 – 他們是唯一在產區11個村莊都有土地的酒莊,而且旗下名園輩出:Villero, Brunate,Lazzarito,Rocche di Castiglione等等。酒莊的篩選也格外嚴格,其他酒莊會釀單一園巴羅洛的葡萄,Vietti可能只會釀成非DOCG的Langhe Nebbiolo。這里有一個小秘密,他們的Nebbiolo與巴羅洛采用完全相同的釀造方式,只是在第三年選出部分橡木桶里的酒,認定可近期享用而無須陳年,然后提早裝瓶。換言之,就是提前上市的巴羅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