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古人常登高望遠以遙寄思鄉思親之情,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莫過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源于漢代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災一說。在今日,重陽登高已演化成許多家庭游玩名山、賞秋景的活動。值此佳節,本文將為您盤點數座不可錯過的酒界名山以及因其塑造的著名葡萄酒產區。
一、孚日山脈與阿爾薩斯
孚日山脈(Vosges Mountains)位于法國東部,與德國邊境接壤,由一系列低矮山峰組成,最高峰大巴隆峰(Grand Ballon)海拔為1,424米。孚日山脈呈南北走向,南北長度為120千米,覆蓋面積超過550,000公頃。這里東西兩側氣候差異懸殊,西側位于山脈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東側平原位于雨影區,降水量較小,天氣也相對溫暖,為葡萄種植提供了較為適宜的氣候條件。大名鼎鼎的阿爾薩斯(Alsace)葡萄酒產區正是位于其東側。
受孚日山脈的阻擋作用,阿爾薩斯產區受來自大西洋盛行西風影響較小,以大陸性氣候為主,夏秋多晴朗天氣,光照充足,使得葡萄得以緩慢成熟,并積累足夠的糖分與豐富的風味物質。產區內土壤類型多樣,包括富含礦物質的花崗巖、石灰巖、片巖和砂巖等,賦予葡萄酒豐富的礦物質風味,造就不同的葡萄酒風格。阿爾薩斯產區出產的靜止葡萄酒可分為兩個級別:阿爾薩斯葡萄酒(Alsace AOC)和阿爾薩斯特級園葡萄酒(Alsace Grand Cru AOC)。
歷史上,阿爾薩斯曾歸于德國統治之下,又因其地理位置與德國相近,葡萄品種和葡萄酒風格都與德國有所類似。阿爾薩斯產區種植的葡萄品種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為四大“貴族品種(Noble Varieties)”——雷司令(Riesling)、瓊瑤漿(Gewurztraminer)、灰皮諾(Pinot Gris)和麝香(Muscat)。因品種的芳香特性,在傳統釀造中,葡萄汁被置于有著上百年歷史的橡木大桶中進行酒精發酵,以保留葡萄的天然香氣,F代酒窖中常使用不銹鋼罐,便于控制溫度,更好地讓酒液保留濃郁豐富的香氣。
阿爾薩斯產區葡萄酒多以單一品種釀制,風格紛繁多樣,涵蓋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成酒酸度較高,結構平衡,果味純粹,散發著花朵、香料和礦物質的芳香。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靜止葡萄酒外,阿爾薩斯也出產起泡酒(Cremant d’Alsace),其主要釀酒葡萄為白皮諾(Pinot Blanc),采用傳統法(Traditional Method)釀制,呈現出清新明快的風格。
二、亞平寧山脈與托斯卡納
亞平寧山脈(Apennine Mountains)位于意大利中部,呈西北-東南走向,南北綿延近1,400千米,最高峰為大科爾諾山(Peak Corno Grande),海拔2,912米。亞平寧山脈形成于數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帶有多個地殼時期的印跡,地質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此處還是著名的徒步徑——歐洲E1徒步徑(European Walking Route E1)和意大利大環線(The Grand Italian Trail)的組成部分,是徒步愛好者的必到之地。
托斯卡納(Tuscany)產區正是處于亞平寧山脈西側,山脈海拔與來自海洋的水汽,緩解了這里炎熱干燥的天氣,為葡萄藤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被稱為“朱庇特之血”的桑嬌維塞(Sangiovese)是托斯卡納產區最主要的葡萄品種,風格多變,可單釀或與其它品種混釀。成酒具有較高的酸度和單寧,散發出紅櫻桃、李子和干藥草的香氣,陳年后可發展出肉類氣息。托斯卡納產區可分為三大部分:北部基安帝(Chianti)山區、以丘陵和山谷為主的南部地區以及較為平緩的沿海平原地區。
1. 北部基安帝山區
基安帝DOCG產區位于亞平寧山脈的山腳處,處于佛羅倫薩(Florence)、比薩(Pisa)和錫耶納(Siena)三城之間,共分為七個子產區,包括阿勒蒂尼山(Colli Aretini)、菲歐倫蒂尼山(Colli Fiorentini)、比薩納山(Colline Pisane)、森納斯山(Colli Senesi)、蒙塔巴諾(Montalbano)、蒙特斯巴托麗(Chianti Montespertoli)和魯芬娜(Rufina)。桑嬌維塞是產區內的主導品種,通常會與少量的本地品種或國際品種進行混釀。
該地區最著名的產區是經典基安帝(Chianti Classico DOCG)產區。經典基安帝有著自己的DOCG分級制度,并不是基安帝產區的子產區。在地理位置上,與基安帝產區相比,經典基安帝海拔相對高些,有助于延緩桑嬌維塞的成熟過程,使成酒酸度更高、藥草風味更為濃郁。經典基安帝產區的葡萄酒必須經過12個月陳年,才能上市發售。“黑公雞”是其酒標上的象征性標志。
產區內佇立著許多頗負盛名的酒莊,包括富迪酒莊(Fontodi)、迪雅曼酒莊(Castello di Ama)、巴迪亞可提布諾酒莊(Badia a Coltibuono)、凱勝泰利酒莊(Castellare Di Castellina)和曼奇康酒莊(Villa Mangiacane)等。
2. 托斯卡納南部地區
托斯卡納南部地區的海拔相較基安帝產區,要相對低緩,因而氣候更為溫暖,但因受到涼爽海風的影響,氣溫有所緩和。布魯奈羅-蒙塔希諾(Brunello di Montalcino DOCG,簡稱Brunello)和高貴蒙特布查諾(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DOCG)是這里的兩大著名產區。根據產區法規,布魯奈羅葡萄酒必須使用100%的桑嬌維塞釀制,在葡萄采摘年份之后的第五年才能上市,其中還須包含兩年的桶陳時間;高貴蒙特布查諾產區葡萄酒則允許與其它法定品種混釀,但也須陳年2年后才可發售。
布魯奈羅葡萄酒是托斯卡納南部地區的明星產品,深受眾多酒評家的青睞。帕桑迪酒莊(Siro Pacenti)的2010年份布魯奈羅老藤葡萄酒曾獲得詹姆斯·薩克林(James Suckling,簡稱JS)的滿分贊譽,麓鵲酒莊(Tenuta Luce)更是以其2010和2006年份布魯奈羅葡萄酒兩度攬下JS滿分。
3. 沿海平原地區
托斯卡納的沿海平原地區因海風作用,氣候相對涼爽,這里最負盛名的便是“超級托斯卡納(Super Tuscan)”葡萄酒。20世紀60、70年代,在意大利葡萄酒法規的種種限制下,許多生產商陷入了瓶頸,不得不謀求別的出路。1971年和1974年,兩款打破傳統的葡萄酒——1968年份西施佳雅(Sassicaia)和1971年份天娜(Tignanello)先后面世,開始了這片產區的離經叛道之路。“超級托斯卡納”一詞正式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用來指代全部采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西拉(Syrah)等國際品種混釀或使用桑嬌維塞和國際品種混釀的優質葡萄酒。這類葡萄酒最初只能使用VdT(日常餐酒)級別,1992年新增了IGT(地區餐酒)級別之后,大部分超托才歸到這一類。但隨著瑪爾瑪(Maremma DOC)等產區的建立,一些酒莊也可以在酒標上標注DOC級別。
“超級托斯卡納”的出現,將意大利葡萄酒重新帶領至世界頂端地位。產區內許多酒款,諸如圣圭托酒莊(Tenuta San Guido)的西施佳雅、安東尼世家(Marchesi Antinori)的天娜和索拉雅(Solaia)以及花思蝶(Frescobaldi)家族的馬賽多(Masseto)葡萄酒等,都深受葡萄酒愛好者的喜愛,收獲酒評家眾多好評。
三、喀斯喀特山脈與俄勒岡州&華盛頓州
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s)是北美洲環太平洋海岸山脈(Coastal Ranges)的一部分,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向南延伸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的北部,最高峰雷尼爾山(Mount Rainier)海拔高達4,392米。境內景色優美,建有多處森林公園,自然資源豐富。由于此處山脈的阻擋作用,來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風不能長驅直入,造就山脈兩側的懸殊氣候。
俄勒岡州(Oregon)和華盛頓州(Washington)葡萄酒產區恰好位于在喀斯喀特山脈兩側,因氣候截然不同,兩處產區在葡萄品種選擇和葡萄酒風格上差異較大。俄勒岡州的葡萄園位于喀斯喀特山脈西側,深受太平洋西風影響,水分充足,氣候較為涼爽,為黑皮諾(Pinot Noir)以及霞多麗(Chardonnay)和灰皮諾等白葡萄品種提供了適合的生長條件,著名子產區有威拉米特谷(Willamette Valley)等。
華盛頓州位于喀斯喀特山脈的雨影區,受盛行西風影響較小,降水稀少,但因緯度高,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十分適合需要較多熱量的品種如赤霞珠和梅洛等的生長。這里出產的葡萄酒酒體飽滿,果醬風味濃郁。沃拉沃拉谷(Walla Walla Valley)和雅基馬谷(Yakima Valley)是其兩大著名子產區。
酒界名山在手,又逢重陽佳節,不妨和家人一起,登高望遠,一賞山川秋色,一品上佳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