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聽聞數個葡萄酒愛好者這樣表白:一生中最終極的葡萄酒追求就是上乘的勃艮第。有人說它低調奢華有內涵,因而顯得十分神秘。那么,與其他葡萄酒產區相比,勃艮第到底有哪些無人能敵的魅力呢?
1. 頭頂閃耀著的是一個強大公國的歷史光環
說起勃艮第產區的名字,就不得不提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個曾在歐洲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勃艮第公國(Bourgogne),它由理查德伯爵建立于9世紀,領土曾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1467至1477年間,勃艮第公國在查理公爵的統治之下勢力達到頂峰,并與法國爭雄。然而好景不長,查理公爵在1477年發生的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公國隨后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當然,公國前后任何政權的更迭都不能抹殺勃艮第作為葡萄酒產區的先天優勢及數千百年來當地酒農不斷積累下來的釀酒經驗。
2. 只見農民與農地的低調與淳樸
與波爾多(Bordeaux)幾乎家家一座雄偉城堡的情況不同,勃艮第幾乎只有農地、農民與農民房這“三農”秀給你看,即便是全世界最神圣的羅曼尼·康帝園也只是石頭圍了一圈矮墻。
總的來說,就應了那句“任何事情做到了極致就成了藝術”,不知道勃艮第的酒農是不是這個星球上最受人膜拜的農民了。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已經去世的亨利·賈伊爾(Henri Jayer),以及通吃羅曼尼·康帝與勒樺酒莊(Domaine Leroy)的拉露·比塞·(Lalou Bize-Leroy)也都是農地里的常客。
3. 只有一種土壤,兩個葡萄品種,卻可以變幻出復雜深刻的微妙差異
雖然勃艮第產區總體上可以分成約訥(夏布利)、金丘(夜丘和伯恩丘)和索恩-盧瓦爾省(夏隆內丘、馬貢)這三個地區,土壤類型也就是石灰質黏土為主,石灰質、粘土石灰質和砂質等為輔這一種類型,但這些都架不住勃艮第人精于分析土壤和總結經驗的極大熱情——據說,中世紀西多會的修士們為了尋找合適的葡萄種植園,他們經常用“舌頭品嘗土壤”的方法來分辨土質,劃分了如今的勃艮第各葡萄園,并用高一米左右的石頭墻將其圍起來。
現在再將范圍縮小至一塊葡萄園——多數情況下,每個葡萄園又會再細分為不同的地塊,并各自由不同的酒商所擁有,只有“獨家(Monopole)”的葡萄園才只屬于一家酒莊,如著名的羅曼尼·康帝園就是其中一個。
眾所周知,勃艮第也幾乎只生產兩個葡萄品種——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 Noir)。在上面不同園區的風土的影響下,這兩個單一葡萄在不同的園區所釀出的葡萄酒風味也有很大的區別。用一句話總結:“風土(Terroir)”誰都有,勃艮第最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