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是地球最南端的新世界產酒國,其國土面積雖小,但它卻為世人釀制出了不少美酒佳釀。該國分為南島(South Island)和北島(North Island),這兩座島嶼之間僅僅隔著一個庫克海峽(Cook Strait)。北島氣候較為溫暖,因而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居住,而緯度較高的南島則因氣候相對冷涼,所以孕育了尼爾森(Nelson)、馬爾堡(Marlborough)、坎特伯雷(Canterbury)和中部奧塔哥(Central Otago)這些優秀的葡萄酒產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尼爾森一路向南,一起領略這四大美不勝收且風土得天獨厚的南島產區。
1. 尼爾森
尼爾森位于新西蘭南島的北部,它是新西蘭第二座有人定居的城市,也是南島歷史最悠久的葡萄酒產區。19世紀中期,德國移民在此開辟出第一塊葡萄園,開啟了該產區的釀酒歷史。20世紀70年代,一些釀酒先鋒在此建立了諸如思菲酒莊(Seifried Estate)和魯道夫酒莊(Neudorf Vineyards)這類優質的名莊,開創了該產區的現代葡萄酒業。
《醇鑒》(Decanter)雜志的顧問編輯史蒂芬·史普瑞爾(Steven Spurrier)曾經稱贊尼爾森產區是“新西蘭最優質的芳香型葡萄酒的搖籃”。該產區最初以精致優雅的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酒而聞名遐邇,現如今其出產的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灰皮諾(Pinot Gris)以及瓊瑤漿(Gewurztraminer)等芳香型葡萄酒也獲得了不少贊譽。
尼爾森的長相思種植面積最廣,達566公頃。這里的長相思白葡萄酒風格優雅含蓄,展現出美妙的質地和礦物質氣息,口感脆爽,暗含熱帶水果和新鮮草本的風味。黑皮諾紅葡萄酒香氣馥郁,富有表現力,且其單寧精細成熟,結構復雜。霞多麗白葡萄酒果味純凈濃郁,風格優雅,擁有非常好的深度和復雜度,頂級的霞多麗還擁有極佳的陳年潛力。此外,采用雷司令、灰皮諾和瓊瑤漿釀造而成的芳香型葡萄酒則擁有平衡的酸度和精細的口感,風味十足。
子產區:蒙特雷山(Moutere Hills)和威美亞平原(Waimea Plains)
蒙特雷山是尼爾森早期的葡萄園拓荒者最初選擇種植葡萄的地方,這里的氣候比威美亞平原更加溫暖潮濕,土壤以風化的碎石為主,賦予葡萄酒深度和豐富的口感。威美亞平原曾經以種植果樹和其他農作物為主,如今這里的葡萄園也在不斷地擴增。該產區受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影響,且土壤多粉砂,孕育出的葡萄酒更為輕盈,風格也更加清新。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 馬爾堡
馬爾堡位于新西蘭南島的東北部,是該國最大的旗艦葡萄酒產區。這里的葡萄種植史可追溯至一個多世紀前,但其葡萄酒的現代化和商業化進程在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80年代,馬爾堡憑借著品質優異的長相思為新西蘭打開了國際市場。之后的幾十年里,馬爾堡的葡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至23,000多公頃,占全國葡萄園總面積的2/3左右。
長相思是馬爾堡種植面積最廣的品種,多達19,000余公頃,用其釀成的葡萄酒香氣濃郁,帶有生動純凈的熱帶水果和草本風味,同時還伴隨著礦物質的氣息,極具深度。雖說是馬爾堡的長相思將新西蘭帶上了國際葡萄酒舞臺,但該產區的葡萄品種絕不僅限于長相思。這里的黑皮諾同樣有著出眾的表現,充滿黑櫻桃、李子和香料風味,酒體適中,單寧精細。霞多麗葡萄酒則以核果和柑橘類水果風味為主,結構良好,擁有出色的濃郁度和復雜度。雷司令、灰皮諾和瓊瑤漿這類芳香型葡萄酒的表現也同樣不俗,它們風格多樣,彰顯著這個產區的純凈與活力。除此之外,馬爾堡出產的綠維特利納(Gruner Veltliner)、維歐尼(Viognier)、西拉(Syrah)、阿內斯(Arneis)和丹魄(Tempranillo)葡萄酒也都各有千秋。
子產區:懷勞谷(Wairau Valley)、南部山谷(Southern Valleys)和阿沃特雷谷(Awatere Valley)
懷勞谷的土壤類型多樣,有排水性良好的礫石土壤,也有混合著黏土和粉砂的土壤。這里氣候溫暖干燥,加之受到云霧之灣(Cloudy Bay)的海風影響,故而晝夜溫差大,孕育出的葡萄果實擁有平衡的酸度和復雜度。南部山谷產區有著比懷勞谷更厚實的黏土,這里出產的黑皮諾和芳香型葡萄酒品質出色。阿沃特雷谷氣候涼爽,干燥多風,其土壤混合著貧瘠的風化黃土和沖積礫石,促使葡萄藤往深處扎根以汲取更多的營養和水分,結出風味獨特的果實。
3. 坎特伯雷
坎特伯雷位于南島的中部,其東面是遼闊的太平洋(Pacific Ocean),西面是壯觀的南阿爾卑斯山(Southern Alps),能有效地阻擋從西面海上吹來的潮濕空氣。從南部的懷瑪特(Waimate)到北部的切維厄特(Cheviot)均遍布著葡萄園。1978年,該產區第一片葡萄園開墾于坎特伯雷平原(Canterbury Plains),之后迅速向西南方的基督城(Christchurch)和北坎特伯雷(North Canterbury)擴展。
坎特伯雷主要出產黑皮諾、長相思和芳香型葡萄酒。其中,黑皮諾葡萄酒的風格既可馥郁優雅,也可深邃內斂,其口感精細,富有深度,同時擁有良好的復雜度。長相思葡萄酒充滿果味和礦物質風味,酸度清爽。芳香型葡萄酒的果味豐富,以雷司令最為出名,不過灰皮諾的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該產區還出產著結構良好、酸度平衡且充滿柑橘類水果風味的霞多麗葡萄酒。
子產區:懷帕拉谷(Waipara Valley)、坎特伯雷平原和懷塔基谷(Waitaki Valley)
懷帕拉谷出產著優質且充滿礦物質風味的雷司令,其河流階地處的土壤以沖積土和礫石為主,而山坡處的土壤則混合著黏土和石灰巖。得益于周圍山丘的保護,這里的氣候比其他子產區更加溫暖?蔡夭灼皆貏萜教,土壤排水性良好,其表層覆蓋著礫石土壤,底層則為雜砂巖。比起懷帕拉谷,這里氣候更加涼爽,因而葡萄的生長周期更加漫長。懷塔基谷產區的土壤由黃土、石灰巖、雜砂巖和片巖構成,加上溫暖的夏季和干燥漫長的秋季,因此出產的黑皮諾和芳香型葡萄酒擁有濃郁復雜的果味以及獨特的礦物質風味。
4. 中部奧塔哥
中部奧塔哥地處新西蘭的最南端,有壯觀的美景和成熟的旅游文化,同時也是該國海拔最高且全球最南的葡萄酒產區。
19世紀60年代的淘金熱為中部奧塔哥吸引了第一批移民,而該產區的第一株葡萄藤便是這群移民中的法國人讓·費羅(Jean Feraud)種植的。雖然中部奧塔哥有著潛力極佳的風土,并被新西蘭著名的葡萄種植者羅密歐·布拉加托(Romeo Bragato)稱為是“非常適合釀酒的產區”,不過在20世紀中葉之前,該產區的葡萄酒行業并沒能發展壯大。此后的幾十年里,在新西蘭農業部(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支持下,中部奧塔哥的葡萄種植逐漸興起。自90年代開始,該產區的釀酒行業發展迅速,如今已成為新西蘭葡萄酒行業的標桿之一。
黑皮諾是中部奧塔哥的旗艦品種,其釀出的葡萄酒芳香四溢,果味豐富,有著緊致的結構、柔滑的質地以及純正的濃郁度作為支撐。該產區的芳香型葡萄品種中,雷司令的品質突出,灰皮諾和瓊瑤漿亦毫不遜色。用這些芳香型品種釀造的酒風格多變,但不變的是充沛的果香和精密的結構。霞多麗葡萄酒以柑橘類水果和礦物質風味為主,結構緊致,酒體豐滿,陳年后會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復雜度和優雅的風格。長相思葡萄酒則散發著菠蘿和百香果的果香,暗含礦物質、燧石和草本植物的香氣,酸度清爽宜人,回味中帶有標志性的核果風味。此外,中部奧塔哥采用放血法(Saignee)釀造的桃紅葡萄酒芳香誘人,可作為開胃酒飲用,且該產區采用傳統法(Traditional Method)釀造的起泡酒也獲得了業內的認可。
子產區:瓦納卡(Wanaka)、吉布斯頓(Gibbston)、班諾克本(Bannockburn)、亞歷山德拉(Alexandra)、本迪戈(Bendigo)、克倫威爾(Cromwell)、洛本(Lowburn)和比薩(Pisa)
瓦納卡產區有著風景如畫的葡萄園,其出產的葡萄酒口感精致且充滿活力。這里的氣候比克倫威爾更加涼爽,稍顯潮濕,而該產區的瓦納卡湖(Lake Wanaka)對陽光的反射作用能夠緩解霜凍天氣對葡萄生長的影響。吉布斯頓這個高海拔的產區有著更為涼爽的氣候,這里的葡萄比鄰近產區的葡萄成熟得更晚,因此釀成的葡萄酒更加輕盈。班諾克本氣候溫暖干燥,葡萄果實成熟早,釀成的葡萄酒具有非常獨特且復雜的風味。亞力山德拉這個最南端的子產區氣候干燥,明顯的晝夜溫差會一直持續至葡萄采收期,從而賦予葡萄酒鮮明的品種特性。本迪戈的大部分葡萄園都位于朝北的斜坡上,土壤多石,而克倫威爾、洛本和比薩的大部分葡萄藤則種植在地勢較低的階地以及山谷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