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恢弘的古堡,繽紛錯落的葡萄園加上陽光下波光粼粼緩緩流淌的盧瓦爾河(Loire),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一幅“法國花園”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的美麗畫卷,若是將目光投向河流上游右岸的中央產區(Centre Loire),便可看到畫卷中極為美麗的一隅——普伊-富美(Pouilly Fume)產區。
普伊-富美之名得于地名與品種名的結合,“Pouilly”是“盧瓦爾河畔普伊(Pouilly-sur-Loire)”的縮寫,“Fume”則是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葡萄在當地的別稱——“布蘭富美(Blanc Fume)”的縮寫。作為盧瓦爾河谷兩大著名長相思產區之一,普伊-富美有著近一千六百年的悠久歷史,是全球最佳的長相思葡萄酒釀造產區之一,其出產的長相思葡萄酒也是法國風格最為活潑的酒款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歷史悠久,千年沉淀
普伊-富美葡萄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在羅馬帝國時期,這片土地曾是一片隸屬于高盧羅馬人的莊園,直到如今,在普伊-富美的葡萄園里,還依稀能夠尋到古羅馬時期道路的痕跡。
公元680年左右,維吉爾主教(Bishop Vigile)將其在普伊的莊園連同園內的葡萄藤,一并留給了歐塞爾圣母院(Notre-Dame-d'Auxerre Abbey)。宗教的加入為當地的葡萄酒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修道士們紛紛投身于葡萄酒釀造,使得生產區域迅速擴大,葡萄酒行業得到蓬勃發展。這樣的結果并非巧合,原因其實很簡單:發展葡萄酒行業需要長時間的運作,經營者需要承擔盈利之前的漫長準備期內的損失,并冒有較大的風險,因而不為一己私利且沒有家庭牽絆的修道士便是最佳人選。
10世紀左右,封建制度基本確立,這使得普伊地區的葡萄酒行業受到影響。在封建領主的統治下,生產者們度過了較為艱難的一段時期,他們不僅要承擔繁重的稅收壓力,園內葡萄的采摘與葡萄酒的釀造也受到法律條文的制約。11世紀末,領主們因圣地戰爭(Holy Land War)紛紛離開,其名下的封地也因此作出售處理,而普伊地區封地最終被出售給了本篤會(Benedictine)。此后,當地的葡萄酒產業經歷了良好的發展。12世紀,當地的葡萄酒便聲名斐然,而從13世紀起,便是國王也對其嘖嘖稱贊。
16世紀對于當地的葡萄酒產業而言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點,這一時期,當地葡萄酒行業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規范,有了許多專業器具,同時,葡萄酒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當地的葡萄酒開始運往其他城市售賣,發展最盛時曾銷往蒙塔日(Montargis)、巴黎甚至英國。
19世紀,霉病(Mildew)和根瘤蚜蟲病(Phylloxera)的侵襲給當地的葡萄酒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后來,對抗根瘤蚜蟲病的方案得到確認——將歐亞葡萄(Vitis Vinifera)嫁接在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的砧木上,葡萄酒釀造得以繼續發展。也是在此嫁接方式的影響下,長相思因其良好的穩定性和適應性,成為了這里種植最廣泛的葡萄品種。1937年,普伊地區獲得了2個AOC級產區,其中之一便是普伊-富美產區。
得天獨厚,優越風土
普伊-富美產區包括維利耶(Villiers)、翠西(Tracy)、布紹(Le Bouchot)、圣昂代蘭(Saint-Andelain)、圣勞倫特(Saint Laurent)和蘇馬(Soumard)等區域,產區內氣候主要受大陸性影響,總體較為溫和,平均年降水量為720mm。這里的土壤主要包括石灰巖、泥灰巖和黏土,其中不同區塊間的土壤又略有不同。
維利耶的斜坡、蘇馬的東部以及布紹的東部與南部土壤為沉積石灰巖,這里的土壤含有大量的白色扁平鵝卵石,直徑為5-10cm,此外還有部分沙土與黏土。由于石灰巖排水性良好,且儲熱能力優良,因而生長在這里的葡萄成熟時間較早。
普伊、圣昂代蘭、蘇馬的中心區域以及布紹的部分區域主要為泥灰巖土質,這也是普伊-富美產區分布范圍最廣的土壤。這類土壤由大量卷曲的牡蠣殼以及石灰巖卵石和化石組成。相比沉積石灰巖,這里的黏土含量更高,因而土壤升溫較慢,為葡萄提供了較為溫涼的生長環境,因而生長出的葡萄擁有清新的果香,也能夠積累較多的風味物質。
此外,在圣昂代蘭高地、圣勞倫特與翠西的斜坡上,分布著富含燧石的黏土。燧石與石灰巖相似,可以很好地反射與儲存熱量,從而幫助葡萄達到良好的成熟度,并為其增添獨特的礦物風味。
情鐘長相思
長相思是普伊-富美產區唯一的法定釀酒品種,在當地生長時葡萄粒呈雞蛋狀,果串緊實,成熟之后表面會蒙上一層灰白色,這也是為何當地人將其稱之為“Blanc Fume”(在法語中代表灰白色)的原因。除此之外,“Fume”一詞還指一種獨特的香氣,那便是普伊-富美卓越風土賦予當地長相思的燧石、槍火氣息。
如今,普伊-富美的長相思葡萄園共占地1,325公頃,為了控制產量,提高葡萄果實的質量,產區規定葡萄樹種植密度最小為6,000株/公頃,并在生長期內進行剪枝。產區內長相思采收期一般為九月底至十月底,采收的葡萄經過壓榨、發酵以及過濾等一系列工序后,便成為了活潑清新的普伊-富美長相思葡萄酒。
與新西蘭馬爾堡(Marlborough)擁有強烈草本植物味的長相思葡萄酒不同,普伊-富美產區的長相思充滿綠色水果(酸橙、青蘋果和鵝莓)的香氣,常伴有花香,且含有板巖、煙熏和燧石的味道。因長相思葡萄天性較為清新,即使是在十分理想的年份與精妙絕倫的釀酒技巧的加持下,其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在復雜度上也稍顯不足,因而普伊-富美的許多釀酒師會使用橡木桶進行熟成來增添風味與質地。
普伊-富美長相思通常適宜在年輕時飲用,展現出充沛清新的果味,但也有部分酒款擁有較好的陳年潛力,能夠在陳年3-5年后發展出更為復雜的美妙風味。在餐桌上,這里的長相思可與炙烤海魚、扇貝以及熏干酪烤豬肉搭配,從而獲得極致的味蕾體驗。
“標桿”達高諾
說到普伊-富美的長相思,便不得不提達高諾酒莊(Domaine Didier Dagueneau)。達高諾的長相思不僅是在盧瓦爾河谷產區,即便是在世界上,也是名聲赫赫,甚至被人們稱作是長相思釀造的標桿之一。而酒莊在長相思釀造上的成就都繞不開一個人,那便是酒莊的創始人迪迪耶·達格諾(Didier Dagueneau)。迪迪耶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釀酒師,曾在2006年被《醇鑒》(Decanter)評為全球十大白葡萄酒釀酒師之一,他從小的夢想便是釀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長相思白葡萄酒”。
迪迪耶在創建了達高諾酒莊后,使用獨特的管理方式打理葡萄園。他將馬匹耕種、手工采摘和控制產量等手段相結合,從不畏懼冒險,進行了諸多試驗。憑借著對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的完美主義態度,達高諾酒莊培育的葡萄成熟度極佳,其釀造的白葡萄酒品質也極高,擁有十分醇厚的口感,復雜且具有陳年潛力,備受知名酒評家與各大酒評機構的青睞。例如,酒莊2014年份的達格諾酒莊絲萊克白葡萄酒(Domaine Didier Dagueneau Silex, Blanc Fume De Pouilly, France)獲得了《葡萄酒評論》(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打出的19分(20分制)高分。
以一千六百年的歷史為畫布,優越風土為顏料,普伊-富美像是一位畫技精湛的老匠人,將長相思描繪得活潑動人,這幅精美的美酒主題油畫如今就在盧瓦爾河谷這座法國花園內,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吸引了世界上無數葡萄酒愛好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