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產于貴州遵義董酒廠,屬大曲其他香型優質白酒;它以其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今年8月中旬,一則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與酒仙網合作推出的一款網絡定制產品“54°董酒何香”酒品,被視為傳統酒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鮮活案例。董酒特選130多種天然植物參與制曲,經過發酵、蒸餾而進入酒中,讓酒有一種爽口的藥香味,曾被入選中國老八大名酒之列,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名釀。
百草入藥傳“名釀”佳話
據了解,秉承“藥食同源”“酒藥同源”釀造而成的董酒,有著深遠的歷史。這里地處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適宜釀酒。在遵義董公寺一帶的釀酒史記載中,這里的釀酒文化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釀有“咂酒”而聞名。到明末清初,這里的釀酒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僅董公寺一帶小作坊就有十多家。通過程明坤等先人們對董酒釀造工藝和配方的代代傳承、不斷總結、歸納和演進延續,使董酒采眾家制曲之長、集釀造工藝之優、創釀出酒質獨特的“藥香酒”。
作為全國白酒主產區之一的遵義,有著十分悠久的釀酒歷史,考古出土文物證明在舊石器時代,這一帶就有人類勞動生息。董酒便是在這一片土地上,人們憑借上期積累的經驗,打造出白酒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占據著眾多消費者的舌尖。
數十年堅守鑄就名酒品質
董酒特選130多種天然植物參與制曲,經過發酵、蒸餾而進入酒中,讓酒有一種爽口的藥香味。這些酒曲中,有提香的,能增加酒體的香味;有滋補的,能使培養基更有營養,大大增加酒中的微生物種類;還有抑制雜菌繁殖的,這些都對酒體有利。
一直以來,董酒始終堅持傳統、獨特的釀造工藝,保證自身的品質,迎合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獲得業內認可。記者在萬東花園橋下的貴州名酒收藏博覽館了解到,該館收藏的名酒中,董酒占據了該館較大的陳列架。館長肖強稱,收藏館收藏了董酒各個時期的各個品類,這或多或少與這個品牌的特殊性有關。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五十年代末開始,董酒一經恢復生產,就始終占據了名酒的寶座。1959年,董酒以其別具一格的優良品質被評為"貴州名酒";1963年,成為中國老八大名酒,也使其牢牢占據了“其它香型”的寶座;1976年6月1日,將董酒車間從遵義酒精廠分出,成立遵義董酒廠;1979年,董酒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再次評為"國家名酒",榮獲"名酒證書"……1984年,董酒第三次評為"國家名酒"。
數十年的堅持,鑄就了董酒的名酒品質。董酒的工藝和配方曾三次被國家權威部門列為"國家機密",國密董酒也由此而得名。
走上更適合自身發展的路
上世紀90年代,董酒開始了漫長而艱巨的改制之路。過程曲折、準備不足的董酒從巔峰滑向低谷。2000年,曾經何等輝煌的董酒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在市場上消失和沉寂了數年。直到2007年,萬祥集團全面收購董酒股權,董酒才第二次踏上了復興之路。
放慢腳步,讓靈魂跟上。對董酒人而言,就是寧可放慢市場的腳步,也不能玷污董酒的品質和靈魂。依照董酒獨特的工藝,高粱、小麥、大米等原料要最終變成香濃味美的董酒,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原料經過蒸煮,拌上小曲入小窯,經過15天的發酵,其酒醅在下,鋪上來自大窯的香醅,串蒸出基酒,經分級摘酒,入庫貯存,貯存期不得少于1年。
董酒人明白,質量的堅守限制了董酒的快速發展,健康飲酒的理念以及自身供應能力的限制決定了終端消費者只能是小眾,注定董酒要能耐得住寂寞,才能逐步建立穩定的市場營銷網絡和穩定的終端消費人群,走上一條更適合董酒發展的道路。
在互聯網影響消費大眾消費習慣的今天,董酒人選擇放慢腳步,讓靈魂跟上的發展路子。2015年8月中旬,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與酒仙網合作網絡定制產品“54°董酒何香”,成為傳統酒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鮮活案例。